藏传佛教中常见的八大法器简介

藏传释教常见法器

  藏传释教的各种法器、供品繁复,大致可分为六大类,即:礼敬类,如袈裟、项珠、哈达等;称誉类,如钟、鼓、骨笛、六弦琴等;供养类,如供台、水盂、花笼、华盖等;持验类,如念珠、木鱼、金刚杵、磬、灌顶壶等;护摩类,如护身符、隐秘符印等;劝导类,如刻有或写有六字真言的轮、筒、壁、幢、石等。但这些器物不只限于一种功用,有时是兼有几种功用。

  经幢:

  是一种供养法器,用茸毛、宝石、绪丝等制成。

  法轮:

  法轮是古印度的一种武器,后被释教吸收为法器,标志着佛法永不平息,寺庙墙上常写的“法轮常转”便是这个意思。法轮一般有八根辐条,标志着释迦终身布道的八件大事。在寺庙的房顶正中往往安装着铜制的鎏金法轮,左右各有一伸颈伏卧的金鹿,这是标志释迦在鹿野苑初转法轮,初次说法。

  金刚杵:

  梵语叫伐折罗,原是古印度的武器之一,后被密宗吸收为法器。释教密宗用金刚杵代表巩固尖锐之智,可断烦恼,除恶魔。因而它是代表佛智的,有不性、空性、真如、才智等意义。金刚杵有独股的、三股的、五股的、九股的等多种,一般以五股为多见。金刚杵图画在喇嘛庙里比比皆是,在图画和曼陀罗上还常见两个金刚杵笔直穿插,呈十字形,称为金刚交杵。

  金刚橛:

  本来也是武器,后被密宗吸收为法器。有铜、银、木、象牙等各种资料制成的,外形是一尖刀状刃头。有的手柄端是佛头,也有的是观音菩萨像。金刚橛又名四方橛或四橛,修法时在坛城的四角竖立,意为使道场内巩固如金刚,各种魔障不能前来为害。

  金刚铃:

  金刚铃的外形类似手铃,是修法时所用的法器,其柄端也有佛头、观音或五股金刚杵形。其意是惊觉诸尊,警悟有情的意思。在和金刚杵一同运用时,也有阴阳意义在内,一般以金刚杵表阳性,以金刚铃表阴性,有阴阳和合的意思。

  骷髅碗:

  藏传释教密宗盛行用人的骷髅制成各种法器。骷髅碗也称人头器,它是密宗修法者举办灌顶典礼时,在灌顶壶内盛圣水,头器内盛酒,师傅将圣水洒在修行者头上,并让其喝酒,然后颁发密法。灌顶的意义是使修行者聪明和冲却全部污秽。 人骨笛:藏语称为“罡洞”,长约三十厘米,是用人的小腿骨制成,部分包银或铜,吹起来声响尖锐尖锐,给人以恐惧之感。

  噶乌:

  意为护身符,一般是银铜制的小盒,表面雕饰十分精巧,多镶嵌宝石、松石、珍珠,里边有泥或金属制成的小佛。信徒们多把它随身携带以祈佛法佑护,蒙藏的贵族也把它戴在发髻中标志官位。

  装藏:

  佛像、佛塔和经筒等内部都有装藏,才算具有灵异,并可发生神力。装藏要有梵文或藏文的经咒,这些经咒印在长条纸带上,卷紧后用浆糊封口,最终用黄绢包裹。此外还需有五宝,即金、银、珍珠、珊瑚、青金石;五甘露,即蜂蜜、石蜜、乳、酪、酥油;五药,菖莆、仙人掌、苦参、乌贼、藤梨干;五谷,稻、大麦、小麦、绿豆、白芝麻;五香,白檀、沉香、肉寇、冰片香、郁金香。将这些五谷杂粮、药材特产和金银珠宝碾成颗粒混合后包以黄绢装入佛藏,从而使佛像不散永存,不生虫蛀。 曼达:是一个装满了五谷杂粮、各色石子、贝壳、碎玛瑙、松石、珍珠等的铜盘,常置于寺庙的供桌上。曼达标志须弥山,因须弥山按佛经说是金、银、铜、铁四宝地点,所以它也是用各种金属珠宝装修而成的。曼达多由四层组成,每层都是中空的环状,以银、铜等薄皮雕刻而成,十分精密,上面镶嵌珠宝,并编织成各色图画,每层顺次往上收敛,构成塔形,最上面是标志财宝的尖顶。

  法会时,法师一面念经一面往上面撒杂碎瑰宝,撒满底层后再放一层,顺次将最终一层放上,标志着祈愿吉利美好、赞赏须弥山的积德行善。

  法器是作法事时运用的器物。藏传释教的法器类繁复,具有稠密的奥秘色彩。这些法器大体能够分为礼敬、称誉、供养、持验、护魔、劝导六大类。袈裟、项珠、哈达等归于礼敬类;钟、鼓、骨笛、海螺、六弦琴、大号等归于称誉类;塔、坛城、八宝、七政、供台、华盖等归于供养类;念珠、木鱼、金刚杵、灌顶壶、嘎巴拉碗等归于持验类;护身佛、隐秘符印等归于护魔类;刻有或许写有六字真言的玛尼轮、转经筒和幢、石等归于劝导类。每件法器都有其不同的宗教意义,有的法器兼有数种用处。

  藏传释教法器大多以金、银、铜铸造为主,兼有木雕、骨雕、象牙雕、石雕、海贝壳雕以及布、丝织、锦缎等面料制品。其质材各异,造型共同,制造构思奇妙,数量巨大,是西藏释教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

法器造型形式源于天竺

  西藏的寺院经堂是一座宗教艺术品组成的三维空间,而敬奉三宝的整个供品依据不同的类别可划分红不同的系列组合,其中有花、香、柏、粉等细小供品和法衣、饰品、伞、胜幢、幡等组成的十供物。有礼仪称颂的腰鼓、琵琶、唢呐、铃杵钹、碰铃、白海螺、镶翅法螺、胫骨号等宗教乐器系列。供台上陈设的有净瓶、沐浴瓶、供水杯、僧帽壶等;还有巨细不等的铜灯、金灯、石质油灯等。标志清洁吉利的八吉利徽、七政宝、五供养妙等装修供器;禅杖、金刚锤、金刚杵、内颅器、钵盂、宝轮、宝瓶、佛冠等法器供器是佛尊、菩萨、本尊神的手持标识。总而言之名目繁复的供器是因为释教信徒服侍的修行供养和观想供养所发生的。

  法器造型形式开始源于古代天竺释教,如轮宝乃转轮胜王七宝之一。金刚杵和金刚橛原本是古印度的武器,后来被密宗吸收为法器。提到胫骨号的有一段较为风趣的典故。据传印度某大成果者避世隐居,深夜独安闲天葬台苦修,逢悲悯之心时取用骷髅胫骨做笛吹奏,其尖声刺利的声响引发他厌世悲悯的共识。从此胫骨号成为密宗修法的一种乐器。

忽必烈赐八思巴法螺

  跟着社会经济和藏传释教的鼓起,到公元七世纪西藏呈现了金属工艺的宗教艺术品铜像和合金佛塔,供器只要铜质油灯和供水杯等。到公元八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曾遣使赴克什米尔、天竺等国迎请了寂护和莲花生大师进藏布道密法,修建了西藏第一座古刹桑耶寺,关于释教西藏化起了活跃的效果。金刚铃、杵和咒师运用的防雹品等部分法器也随奥秘的作法仪轨在桑耶寺初次问世。从公元七世纪始到九世纪中叶止,可说是藏传释教法器与供器的滥觞期。

  公元九世纪中叶,吐蕃末代赞普郎达玛大规模灭佛,藏传释教的前宏期完毕。公元十世纪至十三世纪,释教再度在西藏鼓起,并紧紧依附于割据一方的封建实力。相继发生了巨细二十几个教派和教派支系,首要有宁玛派、噶当派、噶举派、萨迦派、夏鲁派、格鲁派等。这时期寺院修建和释教艺术有长足开展。外来与本地仿制的宗教用具逐渐增多,工艺技法臻于完善。此刻有不少闻名的法器传世,元世祖忽必烈赐给八思巴的法螺是萨迦寺最为宝贵的文物之一。西藏的一些闻名寺院如萨迦寺和夏鲁寺等寺院内呈现了许多宫殿制造的僧帽壶和香炉等。阿里古格王为迎候阿底峡的光临,专门命令制造了一件黄铜长号,以示为庆典礼仪助威。这一时期,专修断行的希解派在仪轨中遍及运用兆鼓、铃、胫骨号等宗教法器。藏传释教的法器与供器的制造或运用上再次呈现朝气蓬勃的局势。一起,明代中心政府持续了元代政府扶持西藏宗教开展的政策,西藏当地与中心王朝之间的来往亲近。宫殿中依据藏传释教的需求,制造了许多的宗教艺术品。这为其时的西藏释教艺术的开展,起到了很大的推进效果。

乾隆以来佛像及法器进贡宫殿

  公元十七世纪今后,西藏的寺院修建和释教艺术开展进入了鼎盛时期。不论是高耸的依山式宫殿修建、巧夺天工的园林设计、雕饰富丽的灵塔,仍是精巧的造像、法器、岩画、唐卡都令人拍案叫绝。清代皇家信奉藏传释教,乾隆以来西藏许多的佛像及法器进贡宫殿,北京故宫博物院至今珍藏着许多的藏传释教文物。一起,清宫殿也不断将其制造或保藏的宗教品赐给西藏,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等地都保藏了许多青花僧帽壶、搪瓷彩沐浴瓶和净瓶等宫殿施予的法器。藏传释教发起显、密共修,先显后密,密宗在传承、经典、修习次序、仪轨、准则等方面有共同的特色。西藏释教保留了密宗四部修习的完好形状,凭仗坛城、法轮、五方佛冠、嘎巴拉钵(也称内供颅器)等法器,经过奥秘的扑朔迷离的宗教典礼,实践了对佛、菩萨、本尊神像的观想。西藏博物馆保藏和陈设的法器与供器大多系历辈达赖喇嘛的宫藏品,这些法器不管从资料质地、制造工艺仍是类别功用来讲,都能够作为藏传释教法器的代表作。

藏传释教法器简介

  法器是作法事时运用的器物。藏传释教的法器类繁复,具有稠密的奥秘色彩。这些法器大体能够分为礼敬、称誉、供养、持验、护魔、劝导六大类。袈裟、项珠、哈达等归于礼敬类;钟、鼓、骨笛、海螺、六弦琴、大号等归于称誉类;塔、坛城、八宝、七政、供台、华盖等归于供养类;念珠、木鱼、金刚杵、灌顶壶、嘎巴拉碗等归于持验类;护身佛、隐秘符印等归于护魔类;刻有或许写有六字真言的玛尼轮、转经筒和幢、石等归于劝导类。每件法器都有其不同的宗教意义,有的法器兼有数种用处。

  藏传释教法器大多以金、银、铜铸造为主,兼有木雕、骨雕、象牙雕、石雕、海贝壳雕以及布、丝织、锦缎等面料制品。其质材各异,造型共同,制造构思奇妙,数量巨大,是西藏释教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跟着藏传释教的鼓起,公元7世纪西藏呈现了金铜佛造像和合金佛塔,以及油灯和供水杯等少量品种的法器。公元8世纪中叶,吐蕃王朝第五代赞普赤松德赞时期,曾遣使赴克什米尔、天竺等国迎请了寂护和莲花生大师进藏布道弘法,修建了西藏第一座古刹桑耶寺,关于推进释教西藏化起了活跃的效果。金刚铃、杵等部分密宗法器,伴跟着奥秘的作法仪轨在桑耶寺初次问世。公元842年,吐蕃末代赞普郎达玛大规模灭佛,西藏的释教实力遭到沉重的冲击。从松赞干布到郎达玛灭佛的时期被称为藏传释教的前弘期,这个时期存世的宗教用具已很少见。吐蕃时期能够称为是藏传释教法器的滥觞期。

  公元10世纪至13世纪初,正是藏族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与此一起,释教再度在西藏鼓起,并紧紧依附于割据一方的封建实力。13世纪至15世纪是藏族封建社会进一步开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相继发生了巨细二十几个不同的教派和教派支系,首要有宁玛派、噶当派、噶举派、萨迦派、夏鲁派、格鲁派等。寺院修建和释教艺术有长足的开展,外来与本地仿制的宗教用具逐渐增多,工艺技法臻于完善。这个时期有不少闻名的法器传世,元世祖忽必烈赐给八思巴的法螺,是萨迦寺最为宝贵的文物之一。西藏的一些闻名寺院如萨迦寺和夏鲁寺等寺院内,呈现了许多宫殿制造的僧帽壶和香炉等法器。藏传释教再次呈现生气勃勃,藏传释教法器也逐渐走向昌盛。明代政府持续了元代政府扶持西藏宗教开展的政策,西藏当地与中心王朝之间的来往亲近。宫殿中依据藏传释教的需求,制造了许多的密宗造像赐予西藏;一起,西藏也有许多精巧的造像进贡给明朝政府。西藏释教法器在明代持续得到开展。

  五世达赖喇嘛今后,西藏的寺院修建和释教艺术开展进入鼎盛时期。不论是高耸的依山式宫殿修建、巧夺天工的园林设计、雕饰富丽的灵塔,仍是精巧的造像、法器、岩画、唐卡,都令人拍案叫绝。清代皇家信奉藏传释教,乾隆以来西藏许多的佛像及法器进贡宫殿,北京故宫博物院至今珍藏着许多的藏传释教文物。一起,清宫殿也不断将其制造或许保藏的宗教品赐给西藏,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等地都保藏了许多青花僧帽壶、搪瓷彩沐浴瓶和净瓶等宫殿施予的法器,西藏和华夏王朝皇室之间这种频频的宗教来往,亲近了西藏与祖国大家庭之间的联络。藏传释教发起显、密共修,先显后密,密宗在传承、经典、修习次序、仪轨、准则等方面有独具的特色。西藏释教保留了密宗四部修习的完好形状,凭仗坛城、法轮、五方佛冠、嘎巴拉碗等法器,经过奥秘的扑朔迷离的宗教典礼,实践了对佛、菩萨、本尊神像的观想。西藏博物馆保藏的法器大多系历辈达赖喇嘛的宫藏品,这些法器不管从资料质地、制造工艺仍是类别功用来讲,都能够作为藏传释教法器的代表作。现将曼陀罗、法轮、五方佛冠、嘎巴拉碗、法螺、玛尼轮等典型的密宗法器概述如下。

  (一)曼陀罗

  曼陀罗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坛城,藏语称作"吉廓"。曼陀罗源于古代印度的密宗修法活动,那时的人们为了避免"魔众"的侵略,修密法时就在修法场所修筑起一个圆形或许方形的土坛,在土坛上修法,约请曩昔、现在、未来诸佛亲临作证,并在土坛上绘出他们的图画,由此构成了后世坛城的根本结构,演变出多种形式和类别的曼陀罗。坛城作为标志国际国际结构的根源,是改变多样的本尊神及眷属众神聚居处的模型缩影。

  (二)法轮

  法轮是藏传释教中最常见的法器之一。释教中把法轮喻指为佛法如转轮圣王的"轮宝"相同滚动不息。供奉法轮意在祈求佛法住世,法轮常转。常见的法轮分红八辐轮和千辐轮两种。它既作为八宝之一来供奉,一起因为法轮标志了佛法的威望及庄重,在藏传释教中还作为吐蕃法王松赞干布和五世达赖的手持标志呈现。西藏博物馆保藏的两件法轮造型类似,仅仅鎏金镶宝图画有所差异。

  (三)五方佛冠

  五方佛冠为高僧、活佛在修行密宗时所戴,它标志着五智如来的宝冠。形状如五莲瓣,每瓣上镶有宝剑、莲花、金刚杵、宝轮、火焰等装修图画,下缀长缨。五佛即不动佛、宝生佛、无量光佛、不空成果佛和毗卢佛。"五佛五智"的义理出自金刚乘教义,是密宗的首要义理之一,以为只要具有法界体智、大圆镜智、相等性智、妙调查智、成果所智等五智,方能到达"菩提"(正觉),但这种才智必须由大德上师的直接教授才干得到。

  (四)嘎巴拉碗

  嘎巴拉碗为修密宗无上瑜伽密举办生起次序时用的法器。嘎巴拉是梵文的藏译,意思是颅骨。嘎巴拉碗用人的头盖骨做成,大多是按照高僧大德生前遗言,从其遗体上取下后制成的。它是西藏释教中常用的法器之一。

  (四)法螺

  法螺是法会时吹奏的乐器之一。佛经上讲释迦牟尼说法时声响洪亮,有如大海螺的声响响彻四方,所以用它宋代表法音。听到法螺的声响,众生能够消除罪障,进入极乐国际。此外,在灌顶典礼上,也作为登上正觉的证明。法螺皎白细腻, 天然成长的螺纹首要是自左向右旋转,而法螺常用极为稀有的右旋海螺做成。

  (五)玛尼轮

  玛尼轮是释教徒祈求时用的法器。它的形状像小桶,中心有能够滚动的轴,内部装有纸印的经文。祈求的时分一面滚动玛尼轮,一面口咏六字真言,以表明对佛的称颂。这种玛尼轮要按顺时针滚动,每滚动一圈,就表明念咏了一遍经咒。与此功用相同的还有玛尼筒,在寺庙的屋檐下、佛殿的转角等当地设置了一排排玛尼筒,在西藏区域的房顶上还能够看到许多使用风力滚动的玛尼筒。密宗义理以超现实的方法,经过五花八门的奥妙而隐晦的宗教仪轨,寄托了超逸人世、脱离苦海的释教出生观。历史上的很多僧俗、工匠、艺师出于那份取得善业积德行善的忠诚,制造了难以计数的法器,这些法器具有共同明显的艺术观赏性和审美意趣,可谓藏传释教艺术的一朵奇葩,在绚丽多彩的藏民族艺术百花园中熠熠生辉。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