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士怎么学佛

  许多人都认为梵学很不简单懂,由于专门性的名词太多、经典太多、论书太多、教理思维的派系也太多,初进佛门的人,颇有无可奈何而不知何取何舍的困难。即就是专门以研讨梵学的学者而言,也很难找到几位通晓悉数梵学而了无疑问的人来。因而,梵学两字,关于一般人来讲,的确是一门艰深的学识。

  其实,咱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宣讲的佛法,是将他亲自体证到的怎么成佛的办法,告知了咱们。他的意图是期望悉数的人,都能按照他教的办法来修学,他没有期望他的教义,被视为一派哲学的系统,当然不会期望学者们把他所证得的佛法,看作一门学术,放到研讨室和图书馆里去,让人家用科学办法去研讨它。所以,从释教的底子之理而论,只需学佛,没有梵学。学佛,是崇奉释教的意图,唯有学佛,始有转凡成圣而至成佛的或许;梵学,是研讨的一门人文科学,它能告知咱们释教在形状和地域上的演化,以及在思维上的开展,也就是将释教的教团史和教理史,作各种视点的剖析和调查,而视之为释教的考古学、社会学、文学和哲学,它并不负有劝人崇奉和实践的职责。

  一般人所说释教的难明,应该是指的梵学,而不是学佛。由于,释迦牟尼佛其时向弟子们宣说的佛法,假设是难明的话,他的教化,便不或许遍及到各阶层去,即便现在,咱们从比较原始的佛经中,仍可体会到,释迦佛陀的教义,适当朴素,与一般人的日子行为有密切联系。所以,我敢向诸位必定地说,学佛很简单懂,咱们认为难明的,是指梵学。凡一桩事物,前史久了,在它上面堆积的东西,必定越来越多,整理这些堆积物,就是一门艰深的学识,假设要想从这些堆积物里,找出最简略、最底子、最平实的办法,来让咱们实施,就是学佛的作业,可是,要做这番找的时刻,也非一般的人能够办到。这就是咱们身为法师者的职责,法师们应从难明的梵学之中,找出易懂的学佛的办法,来告知广阔的大众及释教徒。

  因而,咱们要澄清,梵学虽难,学佛却易。梵学的研讨,虽非释迦佛陀设教的意图,站在文学的态度,对释教作学术性的研讨,仍是值得鼓舞的。不过,关于广阔的信众而言,佛经不是让你研讨的,而是教你照著去实践的,实践佛的教义,便称为学佛。

学习成佛的办法

  释教,当然不是唯物论的宗教,却是无神论的宗教。不像其他一神论的宗教,尽管也有各种关于道德日子的经历,那是为了求得神的眷顾和救助,信徒们才去恪守那些所谓神的启示,由于他们信任他们所信的经典中记载的神,是国际间仅有的、至高的、至大的、至尊的,人们除了承受神的启示,没有别途能够挑选。所以,他们是为崇奉神有威望,而恪守道德日子的经历,他们无权由于恪守道德日子而求到达与神平等的方位,甚至也无权向神要求,非把他们救助到天国去不行。

  这在释教,颇不相同,释教认为,咱们所在的天然环境,是由咱们日子在这环境中的每一个人的业力感得的,也就是说:咱们在曩昔的许多存亡之中,造作了相同相类的行为,效果,便构成一个让咱们一起来承受和生计的天然环境。所以,释教不供认国际间有任何必定威望的神。

  释教,相同着重崇奉的重要,那是崇奉释迦佛陀所说的法──成佛的办法,必定正确,必定实在。可是在你崇奉之后,便该照著佛陀所示的办法,来实施于你的日常日子之中。因而,释教徒虽将佛陀视为崇拜的目标,与他们的日子有密切联系的,宁可说是佛陀的教法。按照佛陀所示的日子办法来做,渐渐地,便能到达摆脱悉数身心苦恼的意图。佛陀,是从悉数的身心苦恼中得到了摆脱的人,也是至高、至大、至尊的超国际和超国际的巨大品格,可是,佛陀的巨大,虽充满于时刻与空间,却不占固定的时空方位,所以,人人能够成佛。

  释迦佛陀在世的年代,随缘开示,应机教化,所说的佛法许多,归纳起来,不出戒、定、慧三个项意图规模,咱们学佛,其实就是学这三项。人间可学的东西许多,那些都是苦乐相对的、有限的、得失替换的,变化无常的,所以释教称其为有漏之学。戒、定、慧名为三无漏学,学这三项东西,能够避免所得效果的漏失,持续学到佛的程度停止。戒、定、慧虽分三个项目,现实上有连锁的联系,如同一物的三个支点,缺一不行。要想求得才智,须先有禅定的时刻,如期望得到禅守时刻,须先有持戒的宗教日子;持戒的宗教日子越清净,越可助成深邃的禅定,在深定之中,便能发生超人的才智;回回头来,再以才智的判别和挑选,来辅导持戒的宗教日子,来监别禅守时刻的深浅和邪正。

  戒的界说是:有所不为,有所不得不为,它含有训诫、奉劝、正告、辅导等意思。一般的人,仅认为释教的戒是消沉地避免违法,现实上,那只是就有所不为的一点而言。这点当然重要,站在大乘释教的态度,有所不得不为的活跃态度,更为重要。自私自利和损人不利己的行为,释教徒不行有,此为消沉的要求;自利利人甚至损己利人的行为,释教徒不行没有,此为活跃的要求。一个初信释教的人,当做到榜首点要求,信梵学佛较久的人,有必要从榜首点发展到第二点,榜首点是止恶,第二点是行善;止恶是自利,行善是利他,有了自利的根底,而不推展利他作业的话,便无从到达成佛的意图。由于,戒的内容,是从「贪」、「嗔」、「疑」的凡夫行为,净化复转变为「喜舍」、「慈善」、「才智」的圣者行为。

  释教的戒,虽因落发与在家的别离,而有繁简不同的要求,对在家居士而言,共有,不杀生、不盗窃、不邪淫、不妄语、不喝酒的五条,称为五戒。此与其他宗教相同,但凡发誓崇奉释教的人,从开端承受释教崇奉的一起,便也承受了作为释教徒行为规范的五戒。由于这五戒是「贪」、「嗔」、「疑」三种心思行为,藉身体四肢及唇舌行为所作的具体体现,故其虽为在家戒,实践上也是悉数佛戒的基准。佛是品格的终究完美者,没有完美的品格作根底,便无从成佛,因而,释教的五戒,也是人类道德日子的一起要求。

  (一)不杀生:

  释教的戒杀生,虽与素食主义有干系,却并不等于素食主义。释教鼓舞少吃动物的肉甚至不吃动物的肉,是根据戒杀的要求。假设不是我亲手杀的,不是特别为了我想吃肉而教别人杀的,不是别人为了我想吃肉而杀的,便不制止。并且,释教的戒杀,当然是为了对悉数有生命的,施予保护的慈善心,最主要的是不行杀人。假设你不预备将来杀人,期望将来不犯杀人罪,这条杀戒是应当受持的。

  (二)不盗窃:

  除了以合理的营生办法,取得合法的赢利酬劳之外,不贪取不义之财,乃是不盗窃的界说。为了警策咱们,勿要从贪心小便宜,在金钱方面与别人牵扯不清,而演成吞没公款、收受贿赂、侵吞别人资产等的罪过,这条戒是应该受持的。

  (三)不邪淫:

  除了正式配偶之间,正常的性联系之外,不乱 伦、不损坏别人的家庭、不沾污别人的妻女、不波折社会的风化。总归,把男女的性联系,视为配偶之间的职责和责任,乃是不邪淫的界说。为了保护家庭的和乐、子女的美好、社会的安定、自身的健康,这条戒是有必要受持的。

  (四)不妄语:

  此可分为巨细两类,一般的扯谎、戏笑,是小妄语。为了名闻利养,自己不是圣者而妄称是圣者,是大妄语,在家居士假充圣者的不是没有,或许性却很少的。因而,诸位居士也能受持这条戒了。何况,为警觉咱们不要变成鼓唇摇舌的人,不要被人看作不行信任的人和口不择言的人,也应该受持这条戒的。

  (五)不喝酒:

  酒的自身并没有罪恶,喝酒的人也纷歧定是坏人,甚至国际上有许多宗教,以酒来作为人和神之间的前言。禁酒乃释教的特征之一,原因是喝酒能使人的心智污浊,过量则能使人趣于狂乱如兽或愚疑如泥的状况。释教是个着重求才智的宗教,酒性与才智的准则各走各路,所以建议禁酒。现实上,也唯有不喝酒的人,能够常常坚持脑筋的清明。在今天的社会中,多一分清明的脑筋,便多一分成功的或许性,已然要求在驾驭交通工具之前不行喝酒,在有重要的会议之前不行喝酒,在严重的决议计划待考虑之前不行喝酒,又何妨乾脆把酒戒掉呢?

  与戒、定、慧的三无漏学,对照起来,贪、嗔、疑被称为三毒,由于这三种毒物为害,不易行善,纵然行了善,也不能耐久、不会到达纯真的程度,三毒如同是三个大缝隙,能把善行的积德行善漏掉,为了补好这个大缝隙,仅有的办法,就是修学三无漏学。开端著手修学之处,就是持五戒,能持五戒,至少能将三毒的毒焰压住,然后再用禅定和才智的水,来把三毒之火完全平息。

  五戒是改掉五项恶行,五项恶行与三毒的相互联系,就是身、口、意的相互联系,可用一张图表来阐明:

  由贪、嗔、疑的三种心思行为,体现为身及口的动作,便成为五种恶行。五戒的功用,是从表面的身及口的动作,加以制止,使三毒的心思活动,得不到向表面现的时机,一起用禅定的时刻使它安静,又用才智加以调查、剖析,渐渐地使之转变为喜舍、慈善、才智的生机。这就是戒的界说:从「有所不为」而做到「有所不得不为」的境地了。其前后的联系,也可用图表加以阐明:

  贪、嗔、疑的特性是由心思活动,而体现于身及口的动作,再藉身及口的动作,宣泄于人、事、物等的目标。戒的功用,是约束身及口的动作,定的功用,是将向外松懈的种种心思活动,拉回到心里,并且使之安静而至于物我合一,甚至物我双亡的心思状况。可是,定的功夫,应该从日常日子中做起。因而,定的修学,可分为九个关键和两重层次来加以阐明。

  榜首重层次-在往常日子中刻苦

  (1) 巩固的信仰:不管做任何事,无信则不立,当在对自己的态度和才能了解之 后,也会了解何者能做与何者不能做了。不能做的事,不要动妄念,能做的 事,应该树立自决心,一往无前地做去了。一起要考虑到那件事的自身,是 否值得去做,是否有去做的必要,也当听听别人的劝告。假设对那件事的了 解已够殷切,那么,关于那件事的必定要完结,必定能够完结,树立决心。 有自傲和信他的信仰之后,便可突破悉数难关,坚韧不拔地来进行你的作业 了。诚之所至,金石为开,巩固的信仰,可发生无比的力气。

  (2) 镇定的考虑:凡在从事一项作业或使命之前,应当多作预备,孟子所说:「 豫则立,不豫则废」,一般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开端得顺畅, 有必要多作事前的预备。在预备阶段,就应该考虑到实施的过程,和或许发生 的状况。到了进行作业的过程中,则要随时打量、检核缺点、纠正过错。好 的状况要设法使之更好,坏的状况要设法使之改进。这种判别力和决断力, 均系来自镇定的考虑。

  (3) 慈祥的言行:一个人假设期望被人视为有道德的、可让人敬重和信任的人, 他就有必要慎重他的言辞和举动,一个轻言狂语和草率行事的人,他是得不到 好评的,当然也不或许促进巨大的作业、获取崇高的社会方位。

  (4) 专心的精力:不管做任何事,假设精力不专心,纵然做成了,也不会是出色 的。我国有一句谚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意思是说:作业和职 业是没有凹凸贵贱之分的,假设你能在你从事的那一分作业或工作上,经心 全力,将整个的身心投注进去,便或许使你成为你这一门职业中的最出色者。

  第二重层次-坐禅的准则和要诀

  (1) 深信修行的办法:在你实践进行坐禅之前,关于你所学到的办法,必定要有 必定的决心。你要信任佛陀不会骗咱们受骗,也要信任辅导你坐禅的教师, 是从亲自的经历中过来的识途老马,你是一匹小马,跟著老马走,必定不会 有问题。当然,谁是值得被你信任的教师,是重要的,假设你对他的决心不 够,对他辅导你的办法,半信半疑,你就不要跟他学,不然那将对你有害无 益。

  (2) 考虑修行的景象:修行禅定,不能没有检核和调查的时刻。要留神每次坐禅 时,发生在生理和心思上的现象,有的使你觉得轻暖酣畅,有的使你痛苦难 受,有的使你欢欣,有的使你惊骇,这些很或许发生在一个初学坐禅者身上 的状况,假设你自己能够了解其原因,是最好,不然,你当随时讨教你的老 师,他会协助你,使你安下心来持续修行的。

  (3) 调身:定的时刻的体现,是在身、口、意的三方面,也能够称为身定、口定、 心定。要到达这三定的意图,便得从调度它们著手。调身,是使身体完结一 种合适于坐禅要求的正确姿态。

  (4) 调息:坐禅时的呼吸,要细、要长、要均匀。

  (5) 调心:把向外冲击、起浮和散乱的心念,收摄起来,开端的办法,是以想法 看住想法,最终做到被看的想法不起了,能看的想法也不见了,清清楚楚有 悉数外在事物的存在,心里却是寂幽静静地不波不动,如同镜子的镜面虽映 现出镜外的各种或动或静的景象,镜面的自身是静谧不动的。可是,这样的 时刻,说来简单,得来却颇不简单。

  一般的人,从第二层次的坐禅时刻,能够得到榜首层次的四点功力。不从第二层次中下时刻,榜首层次的功力,便强不起来。我虽把它们分作两个层次来阐明,其实是一体的双面。一起,我也常向跟我学禅的人着重,默坐有三样优点: (1) 能使身心健康,(2) 能使脑筋清明,(3) 能使人开悟。入定与开悟,当然不是简单的事,至少它能健旺你的体魄,坚实你的心力,助成你所尽力的作业。

  现在将我为美国释教会周日坐禅会所拟的「坐禅须知」,抄写如下,以供有心学习默坐的读者参阅。

坐禅须知  (一)、坐禅的预备:

  (1) 坐垫:四方形广大松软及圆形高约四寸的坐垫各一个。

  (2) 场所:整齐、幽静、庄重崇高的室内。

  (3) 时刻:精力饱满之每晨,起床漱洗之后最佳。每日守时进行,每次二非常乃 至四五非常钟。在饱食、暴饮、性行为、剧烈运动之后,以及疲倦欲睡、正 午中夜之时,不宜坐禅。

  (4) 饮食:每餐以八分饱为佳,食后暂作三非常钟歇息,开端坐禅。

  (二)、坐禅的办法

  (1) 调身法

  1.坐法:

  a 结跏趺坐 (Ⅰ)吉利坐-右足架于左腿上再以左足架于右腿上。(Ⅱ)金刚坐- 左足架于右腿上再以右足架于左腿上。

  b 半跏趺坐-右足置于左腿下,左足架于右腿上。

  c 交足坐-左右二足随意穿插平放。

  d 椅子坐-整正坐于椅上,两足天然笔直。

  e 日本坐-两膝长跪、两足向后伸直足尖相迭,腰干伸直,坐于两足跟上。

  2.手式:二掌向上左掌置于右掌上,二拇指悄悄相接,中心成圆形。

  3.身姿:左右摇摆数次,以确认坐姿的平稳,背脊骨伸直颚 向内收。

  4.视野

  a 闭目-精力饱满时。

  b 凝视正前方一公尺处或壁之一点-略感昏眩时。

  c 闭目及凝视替换运用。

  (2) 调息法

  坐下后作数次深呼吸,最终一次吸入丹田(下腹部),便康复往常呼吸。

  (3) 调心法

  数息观,调息后即由一至十,反覆地默数呼吸。a 长进观;b 入息观

  慧是包含常识规模的「知道心」和「检择力」,常识不能包括慧的内容,从常识能够提高到慧的范畴,释教不是常识的宗教,却是使常识提高为才智的宗教,那是由于除了必定人间的常识之外,更著重在超常识的「悟」的经历下而取得才智,才智就是由悟而得的超常识的「知道心」和「检择力」。不过,慧的取得虽在于悟,慧的寻求,仍不能脱离常识,它有「闻」、「思」、「修」的三个连环性的过程:

  (一)闻慧──虚心学习:

  释教徒修行成佛的办法,称为学佛,在烦恼没有断尽曾经的人,称为住于「学地」的「学人」,并且每天应该记诵四句话:「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也就是说:假设你有成佛的希望,你当断尽悉数的烦恼,救度许多的众生;怎么断烦恼?怎样度众生?那就非得学习种种办法不行了。因而,关于释教徒而言,有一天不成佛,就得有一天学习,假设开端你是一个没有学习爱好的人,当你对释教发生决心之后,你便不会不学了。

  闻慧的学习办法,是用耳朵和眼睛等的官能。听人开示佛法,解说经论,是用耳朵;自己阅览释教的经论,看释教道场的庄重崇高和僧尼的威仪整齐,是用眼睛。凡此种种,只需能够使你的身心得到若干甚至少量好处的,均称为闻慧。进一层,领悟高的人,或许修学佛法有了适当时刻的人,他们能够从与天然界各种现象的触摸之中,学习到佛法,也能从人与人的往常应对接谈之间,学习到佛法,尤其在我国禅宗的记载,这种比如特别多。因而佛法纷歧定在佛经之中,人间的悉数事物、悉数现象,才是实在的佛法。不过,人们开端了解佛法,需求通过佛经的阐明罢了。

  (二)思慧──细致研讨:

  关于现已听到和看到的东西,应该下一番研讨的时刻,来消化它们,将你从各方面学得的东西,当作没有通过处理的质料,然后,按照你的了解程度,分类研判,把你觉得合适你程度及当时用得到的,承受下来。被你置疑的东西,你尚无法了解的东西,或许觉得无关紧要的东西,便把它们放置一边,作为参阅,当你的程度高升到某一阶段之时,现在认为没有用,不合理的东西,也正是那个阶段觉得最有用、最合理的东西。因而,释教徒的学习态度是精细并且客观的。

  (三)修慧──实践体会:

  学以致用,把学到的东西,在日常日子中运用出来。慧的体现,是悉数身心的实践体会,它与常识的最大不同者,常识能够贩买,能够现买、现卖,一般的常识分子,能够把学到的常识教授给学生,慧则不同,慧是身心内涵的体会,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清楚,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能够教授怎么取得慧的办法,慧的自身乃是无法教授的。又所谓「大巧若拙」,正由于慧不是常识,无从阐明,所以有大才智的人,很或许是不善于争辩的人,但他必定是有完美品格的人。假设要知道「慧」是什么形状,或许能够从调查一个有道之士的实践日子中,得到若干形象。

  修慧,修什么呢?修习怎么取得慧的办法。关于这一点,我己告知了诸位:从闻、思所得的慧,辅导咱们持「戒」和习「定」,就是修慧的具体内容,再由持戒和习定,发生更强的慧力,如此循环不已,最终,就是最高、至尊、无上品格的完结──佛陀。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