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皈依_怎么才算是真实的皈依?

【何谓三皈】

  三皈依,便是皈依三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与「归」同义,是回头的意思;『依』即依托。从何处回头?依托什么?「佛、法、僧」是咱们的依归,修行之规范。比如上学,首须处理注册手续。咱们进入佛门,期望正式承受佛陀教育;法师即代表三宝,将学佛的辅导纲要教授给咱们,称之为「三皈教授」。咱们承受三皈,从今然后,按照「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三纲要要来修学,便是实在的佛弟子,佛陀的学生。

  三宝,是佛、法、僧。从内在而言,有自性三宝;从形象上说,有住持三宝。自性三宝–觉、正、净,是佛法教育的总纲要;住持三宝–佛像、经典、落发众,则是提示咱们记忆犹新自性三宝的形象代表。

  发心学佛修行,行为之善恶、邪正有必要有个规范。「三皈依」是最重要的规范,学人从初发心至成佛,均不该违反。

  何谓「修行」?『修』是批改,『行』是行为。行为十分之多,佛家将咱们全部行为,概括成三大类。榜首、身体的做作,称之为「身业行为」;第二、言语,称为「口业行为」;第三、心思,也便是思维、见地,称为「意业行为」。身、口、意三类,即可包含咱们终身无量无边的行为。咱们的行为有了过错,比如身体做错事,言语说错话,心里主意不正,均属过错行为。行为有了过错,有必要马上批改,此为「修行」实在的界说。所以千万不要误解,以为只要在佛堂面前敲着木鱼念经、礼拜,才是修行;当然这也是修行的一种办法。但是修行实在的含义,在于批改咱们自己过错的思维、见地、行为。

【自性三宝】

  《六祖坛经》云: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

  ◎自性佛宝

  「佛」是才智、醒悟之意。「皈依佛」便是从利诱倒置回头、回归,依托自性觉;换而言之,「觉而不迷」便是皈依佛。

  何谓「觉」?何谓「迷」?佛在经典里所显现的,如《华严经》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常识皆是佛菩萨,他们所体现的,是咱们日常日子中所触摸到的各行各业、男女老少等各种身分。这些善常识,相同穿衣、吃饭、上班、作业、应付,看来好像与咱们并无不同。实际上,的确大不相同。凡夫于日子、作业、应付中,日日生烦恼;佛菩萨于日子、作业、应付中,心肠清净,日日生才智;此即凡圣迥然不同之处。

  正如惠能大师至黄梅参礼五祖时所说:「弟子心中常生才智」。咱们读到这一句话,感触很深。惠能大师心中常生才智,咱们心中常生烦恼。觉者的才智怎么生起?凡夫的烦恼从何而来?佛于《华严经》上说得很清楚:「全部众生皆有如来才智德相,但以梦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故知,烦恼是从梦想、别离、执着而生。咱们穿衣、吃饭有梦想、别离、执着;每一天上班作业也有梦想、别离、执着;为人处世仍是有梦想、执着;在境缘中生烦恼、生七情五欲、生贪、瞋、痴、慢,烦恼永久不断。由此可知,梦想、别离、执着是轮回心,六道轮回由此构成。咱们日常日子、作业、应付,造轮回业;轮回心造轮回业,便是「迷」,利诱倒置。

  发心学佛,释教咱们从利诱倒置回归,依托自性觉。「自性觉」是佛心、菩萨心、菩萨行,能逾越世出人间。「佛心」是什么?轮回心反过来,没有梦想、别离、执着便是佛心。脱离梦想、别离、执着,咱们的日子是菩萨行,每天上班作业也是菩萨行,日日应付不断仍是菩萨行。「觉、迷」的要害就在此地,「凡、圣」不同之处亦不离此;最重要者,便是转主意。

  「诚心离念」。「念」是梦想、妄念。诚心是清净心,无有梦想、妄念。以清净心日子,日子清净;清净心作业,作业清净;清净心应付,应付清净,无一不清净。心清净,则身清净;身心清净,则疆土净。故知「回头」,从何处回头?从观念上回头。

  或许有同学说,「假如不想,作业还能做得成吗?我的作业需求考虑。」没错,当咱们作业时需求考虑,则尽管考虑;作业放下时,则不需再考虑。若放下作业后再持续想,便是梦想。因而「念」有妄念、有正念。「正念」是对自身作业规模之内的;作业规模之外,则不需再想它,与我不相干。如此,咱们的作业能做得好,烦恼少、梦想少,则才智增加。才智增加,作业就会很顺畅,会做得分外好,日子也会更愉快,故能增加智能。咱们也应学习惠能大师,「心中常生智能」。

  现在咱们做种种作业需求考虑,这是习气。若实在修行,这种考虑的时刻会愈来愈短,考虑的程度会愈来愈淡漠。功夫老练,才智现前,不管从事哪个职业均不需考虑。现在咱们的才智未现前,虽离不开考虑,但应缩小考虑的规模,减轻考虑的程度,让咱们的才智逐步往外泄漏。假如想得太多、太远、太深,妄念妨碍了才智,实在才智则彻底无法向外透出。

  简而言之,从起心动念、别离、执着回头,依不别离、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是则名为「皈依佛」。

  ◎自性法宝

  「法」是正确的思维、见地,所谓「正而不邪」。咱们从过错的主意、过错的观点回过头来,依托自性正知正见,称为「皈依法」。

  《华严经》云:「全部众生皆有如来才智德相。但以梦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故知,咱们的梦想、别离、执着没放下,全部的主意、观点全属过错。所谓过错,便是与世界人生的实在相不同,违反全部众生自性本具的才智德能。因而,对初学者而言,必定要依托经典;经典所说,均是诸佛菩萨的观点、主意,是世界人生的实在相。咱们按照经典批改自己过错的主意、观点,换句话说,佛在经上教咱们怎样做,咱们就老老实学着怎么做,这就对了。

  由此可知,「皈依佛」是总纲要,是原理准则,「皈依法」则是从日常琐碎事相上,教咱们怎么修学,恪守佛陀教导。

  佛的经论许多,咱们是不是每一部经都需学习?不需求。咱们在经典里看到,一个人有困难、有利诱,向释迦牟尼佛讨教,释教他免除利诱倒置的办法,告知他离苦得乐的办法,今后记录下来即成为一部经。可见得他便是从一次的辅导得利益,处理问题。一部经典即够,不需太多!这是决议正确。要害是,现在咱们没有遇到佛,这么多经典,咱们应依托哪一部最好?这是很实际的问题,也是很困难的问题。

  《大集经》云,「正法时期,戒律成果;像法时期,禅定成果;末法时期,净土成果」。这是佛为后来的学生所做的指示。特别是咱们读了净宗经论今后,细心思惟研讨,的确有道理。因而在「法」里,咱们皈依净宗经典,也便是在无量经典中,咱们挑选净宗「五经一论」。这六本的重量都不多,满足咱们终身受用,决不行小看。

  《观无量寿佛经》是净土五经之一,佛在介绍净宗修学办法前,特别提出「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说洁白业三福,是十方三世诸佛成佛有必要具有的条件,换而言之,是修学各宗各派、无量经典法门必备的根底。三福榜首福是人天福,所谓「孝养爸爸妈妈、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咱们挑选我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教育的根底课程为扎根教育。《弟子规》是我国家长教育的集大成,属『孝养爸爸妈妈、奉事师长』的执行;《太上感应篇》为『慈心不杀』的执行;《十善业道经》则阐明怎么「修十善业」。今天咱们发心学佛,若能实在注重《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的根底,执行于日常日子中,对往后修学提高境地,大有助益。特别是《弟子规》,更为根底中的根底,底子中的底子;发心学佛者有必要墨守成规,循序而进,事必躬亲,决不行忽视。

  ◎自性僧宝

  「僧」是清净之意,所谓「六根清净,一干二净」。「皈依僧」是从全部染污,自私自利、七情五欲等回过头来,依自性清净心。

  何谓染污?比如咱们目睹色、耳闻声,六根触摸六尘境地,心为外境所牵,而起贪、瞋、痴、慢,五欲六尘的感触,便是染污。换而言之,使咱们心肠不清净的境缘,统称为「染污」。发怒是染污,欢欣也是染污,我国人常说的「喜、怒、哀、乐、爱、恶、欲」,都使咱们不能坚持心肠的清净相等。所以释教咱们从七情五欲种种染污中回过头来,坚持心肠清净。「净而不染」名为「皈依僧」。

  「僧」除了清净,还有「六和」之意。皈依誓词中,「皈依僧,众中尊」,「众」用现代话说,便是集体、社团。这世界上的社团许多,从小处说,一个家庭便是一个社团,一个集体。佛告知咱们,学佛的集体在全部全部集体中,最值得敬重与赞赏,为什么?它是典范社团,能够做全部社团的典范。它的特色在那里?便是咱们都能天伦之乐,修学「六和敬」。假如不修六和敬,则非是和合集体,不名为「僧团」。

  何谓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

  「见和同解」。便是今天所谓的树立共同,咱们有一起的见地。这个见地便是咱们学佛的方针–求「无上正等正觉」;修行的纲要是「觉、正、净」。不管挑选哪一宗、哪一派,显教、密教,这是咱们一起的见地、一起的知道;但凡三宝弟子,思维、见地必定要树立在这个规范上。

  「戒和同修」。「戒」是法令,持戒即遵法。释教咱们不杀生、不盗窃、不邪淫、不妄语;这是必定要恪守的。除此之外,国家的法令、社会的习俗、道德观念,均不该违反。佛云:「佛法在人间,不坏人间法」。佛弟子处世,必定要保持社会的次序,尊重全部众生的日子习惯、日子办法,不行恣意损坏,此即「戒和同修」。

  「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咱们寓居在一起,不管是释教的集体,或者是一个家庭,身、口、意三业,都应和合无诤,互相忍让尊重,互敬合作。

  末后一条是「利和同均」,便是咱们咱们的日子程度要挨近,要挨近必定的水平。

  故知,所谓「僧团」,必定是全体的,不能分解,不该涣散;「六和敬」是佛弟子的集体,不管在家、落发都有必要恪守,努力做到的。家庭如能恪守「六和敬」,这个家庭也能够称之为僧团。

  总结上述,修行便是守住「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三纲要要,此三事是修行的最高辅导准则。所以佛在《华严》上教咱们皈依「自性三宝」,名实在皈依。

  【觉、正、净三门】

  我国佛法,于唐朝时构成十大宗派。法门经论虽多,修行办法可概括为三大类,觉、正、净。例如一个讲堂三个门,在门外虽不同,不管从哪个门,进来之后都相同,觉、正、净通通得到,满意具足。

  一般来说,禅宗、性宗(法性宗)从觉门入,所以禅宗的方针是要求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在觉、正、净中,走「觉门」。

  禅宗以外,属教下,如露台、贤首、法相、三论等宗,皆是从经典里入门的,这是走「正门」。以经典的经验、理论、办法,批改咱们过错的主意、观点,这是走正门。

  净土宗用念佛修清净心,所谓「发菩提心,一贯专念」,「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走的是「净门」。

  「觉门」需上根上智才走得进来,不是上等才智,无法开悟。「正门」,虽中、下根性者能进得来,但需费很长时刻;好像上学念书,小学、中学、大学、研讨所,时刻太长。净土宗好,不用上上根器,也不需花那么多时刻,一句「阿弥陀佛」修清净心也能进来。进门之后,相等满意,无有高低。

  【住持三宝】

  除自性三宝之外,尚有住持三宝(亦名常住三宝)。住持三宝也十分重要,假如人间没有住持三宝,释教则不能存于人间。释迦牟尼佛灭度后,佛陀教育代代撒播下来,有必要靠僧团,也便是落发众;需靠准则、安排。假如没有落发众、没有准则、没有安排,释教教育尽管十分完美,也无法撒播后世、普利十方。所以住持三宝十分重要。

  ◎住持佛宝

  住持三宝中的「佛宝」便是佛像。应知,供养佛像决议不是崇拜偶像,亦非迷信。佛弟子供养佛菩萨形像,正如咱们我国人留念先人、供养先人牌位,具有两层深入寓意。

  榜首、不忘本。佛陀是咱们开始的教师,是佛陀教育的创办人,咱们为了留念佛陀,不忘教师的恩德,所以供养佛像。

  第二、见贤思齐。咱们每个人无始劫以来被烦恼习气所利诱,尽管释教咱们觉而不迷,但是六根触摸六尘境地,往往不知不觉就利诱倒置。谁能一天到晚提示咱们?果然有一人常常提示咱们,时刻久了咱们也会感到厌烦,甚至于抵挡。所以不如供养一尊佛菩萨的形像。不管是雕塑、彩画的形象,意图都是时时刻刻提示咱们自己学佛:佛是觉而不迷,我也要和他相同,对世界人生全部万事万物,要明晰、醒悟,不该利诱倒置。故知,供养佛菩萨的形像,含义十分深入而夸姣,决议不是迷信。

  ◎住持法宝

  住持「法宝」便是指经典。住持三宝中,以法宝为最重要。由于咱们供养佛菩萨的形像,形像不会说话,只能教咱们见贤思齐。咱们心中有疑问,佛像不能替咱们处理;咱们有许多不了解的事理,也无法向它讨教。所以「法宝」是佛灭度后,三宝中的中心。咱们修学依托的规范是经典。经典是佛当年在世,对全部众生讲学的教材,也便是现在所说的教科书。释迦牟尼释教育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无一日连续,无一日歇息,所以整套教材收拾记录下来,的确十分丰富,足以超越现代的一所大学。

  在我国,佛经有十几万卷之多,古人叹为「汗牛充栋」,不知从何下手。由于佛陀当年在世并没有办校园,也没有按照学生的程度来教育,而是随缘、随机的教育;有人讨教,佛即为他讲说,处理他的疑问困惑。这些听众,有些程度很深,有些程度十分浅,因而佛所说的内容也浅深纷歧。

  释教传到我国之后,隋唐时有许多高僧大德将这些经典重新收拾,按照内容的性质、浅深次序(就像咱们现在编教科书,按照课程的规范),修改成为我国所谓的《大藏经》。

  我国佛法在教育办法上,构成了十大宗派。佛家常说「归元无二,便利多门」。宗派,比如在佛陀教育整套教材中,各各不同的部分、专科。在我国,小乘有两个宗派,大乘有八个宗派。但是全部经论,无量法门(『法』是办法,『门』是门径),办法、门径再多,挑选根据的经论不同,但终极方针共同,均是修学觉、正、净,决议不违反修行的最高辅导准则。故云「法门相等,无二无别」。

  咱们今天挑选净土法门,专修净宗,但对其他宗派、其它法门应生尊重心,假如咱们自赞毁他,则犯重戒。犯什么戒?谤佛、谤法、谤僧。因全部法门均佛所说,咱们若加以诬蔑,则是谤佛,诬蔑经典(谤法);一起,自古以来按照那些法门修学成果的人十分之多,成阿罗汉、成菩萨、成佛,咱们诬蔑这些圣贤僧,便是谤僧。诬蔑三宝,不管自己本门的修行再好,由于罪业深重,也构成妨碍,求生西方也很难顺畅的见佛往生。这是有必要警觉的。咱们自己专注修学净宗,对全部宗派、全部法门应顶礼、恭顺、赞赏,决议不行诬蔑。

  ◎住持僧宝

  皈依僧,住持的僧宝便是落发众。咱们见到落发众,不需别离这位落发众戒律清净,或不守清规。这样的别离,对咱们自己决议没有利益。见到落发众的形相、传闻落发众,应马上回光返照,想想自己是否做到六根清净、一干二净?如此才干取得「皈依僧宝」的殊胜利益。应知,若无落发众,则无人提示咱们「净而不染」。由此可知,落发众对咱们的积德行善利益太大了。况且佛灭度后,佛法需靠落发众承传,任务职责十分严峻。

  由上而知,对住持三宝,咱们应敬重、护持,佛法才干发扬光大,佛陀教育才不至于衰灭。这是实在的皈依。

【皈依须知】

  法师教授三皈,是把佛陀修学最高辅导的纲要教授给咱们,从今然后咱们便是三宝弟子。应知,咱们是皈依三宝;而不是皈依或人、某位法师。在晚近,可说自明朝末年即有此现象,此等流弊也有五百年了;假如承受皈依者误解,以为我是皈依某位法师;法师自身也搞错了,以为某居士、某达官贵人是我的皈依学徒;这种过错观念,构成法师各自脱离僧团,寺院各自独立;如此,则非十方道场,不是一个联合、友善、圆融的集体。对全体佛法的弘传与修学,产生了严峻的妨碍,严峻的损坏。

  咱们皈依三宝,法师为咱们教授三皈,这位法师是属僧团里的一员,由他代表整个僧团(这个僧团是尽虚空、遍法界广阔的僧团),为咱们教授三皈,为咱们做见证人。咱们在三宝前立誓承受三皈戒,法师为咱们做证明。三皈证书,后边的签字是「三皈证明阿阇梨」;『阿阇梨』便是咱们通常讲的教师,做证明的教师。「咱们是皈依三宝,而不是皈依某位法师」–有必要实在知道这点,皈依才如法,积德行善无量无边,十方诸佛赞赏,全部龙天善神支持。

【三皈典礼】

  以上知道了「三皈依」的实在义。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果能实在依托自性三宝,命运、体质的确都能改动。主意一转,彻底都改动了,就不相同。典礼上,咱们一般采纳的弘一大师从戒经所节录的三皈典礼。释尊当年在世为弟子们教授三皈便是这个典礼,简略盛大;咱们也遵从这个典礼。

  典礼中有两行半是誓词,教咱们在佛菩萨面前恭恭顺敬的发誓:从今天起,尽形寿,咱们恪守三皈戒。这个典礼们能够跟着法师念,法师念一句,咱们念一句。在佛菩萨面前念三遍之后,礼佛三拜,这个三皈依的典礼就满意了。

  三皈典礼,不能由在家居士代表教授。在家居士能够解说三皈,将三皈的道理与含义为咱们解说清楚,但不能教授。假如期望求受三皈,而没有法师时,咱们能够在佛像面前自己发愿求受。在没有法师的情况下,三皈、五戒及八关斋戒,都能够在佛像面前自己发愿求受。假如有法师,应当让落发众来为咱们做这个典礼。不管怎么,最重要的是需实在了解三皈的含义。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