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经中译-佛经译文

法句经中译【敬法法师译】

榜首:双品

1·心是诸(名)法的前导者,心是主,诸(名)法唯心造。若人以凶恶之心言行,苦楚将跟从着他,有如车轮跟从拉车之牛的足蹄。

2·心是诸(名)法的前导者,心是主,诸(名)法唯心造。若人以清净之心言行,高兴将跟从着他,如影随形。(注:名法是指五蕴中的受、想、行与识,心则是指识。)

3·‘他辱駡我,打我,打败我,掠取我。’若人怀有是心,仇恨不得止息。

4·‘他辱駡我,打我,打败我,掠取我。’若人不怀是心,仇恨天然止息。

5·在这世上,恨绝不能止恨,唯有慈祥方能止恨,这是永久的真理。

6·除了智者之外,别人皆不了解:‘世人终须一死。’(因为无知,他们持续争辩。)智者明晰这点,因而全部争辩得以停息。(注:别人是指愚者。)

7·住于欲乐中的人,放纵六根(感官),食不知足,怠懈与不事精进,他必定被魔王制伏,如强风吹倒弱树一般。

8·住于观照不净法的人,防护六根(感官),知足于食,充满决心与精进力,他必定不会被魔王打败,如暴风摇不动岩岳一般。(注:在此魔王是指烦恼魔。决心是指对佛法僧不不坚定的决心,以及对业报的决心。)

9·未脱离烦恼之污染,不克己与不实在的人,却身披橘色袈裟,那是他所不配的。

10·已弃除烦恼之污染(1),戒行具足,具有克己与实在的人,实在配得上身披袈裟。

(注1)即以四道智根除了诸烦恼。

ll·把不实在的视为实在,把实在的视为不实在。持此邪思惟的人,不或许醒悟实在法。

12·视实在的为实在,视不实在的为不实在。持此正思惟的人,得以醒悟实在法。

13·雨可以浸透房顶粗陋的房子,欲念亦可浸透没有遭到培养的心。

14·雨渗不透房顶精巧的房子,欲念亦渗不透已遭到杰出培养的心。(注:培养是指修习止禅与观禅。)

15·这一世他感到悲痛,来世他相同感到悲痛,造恶者在此生与来世都感到悲痛。当忆及自己污秽的行为时,他感到悲痛与苦恼。

16·这一世他感到高兴,来世他相同感到高兴,行善者在此生与来世都感到高兴。当忆及自己清净的善业时,他感到高兴,十分的高兴。

17·这一世他遭遭遭受痛苦楚楚,来世他相同遭遭遭受痛苦楚楚,造恶者在此生与来世都遭遭遭受痛苦楚楚。想到‘我造了恶业’时,他感到苦楚。再者,当投生至恶道时,他会遭受更多的苦楚。

18·这一世他高兴,来世他相同高兴,行善者在此生与来世都高兴。想到‘我造了善业’时,他感到欢欣。再者,当投生至善趣时,他愈加高兴。l9·即便他背诵了许多经典,但是并不依法实施,这怠懈的人有如牧童在数别人的牛,没得共享沙门日子的利益。

20·即便他只背诵了少量经典,但是实在依法实施,放弃贪嗔痴,照实知见后得以令心摆脱,不再执着于此生与来世,他得以共享沙门日子的利益。(注:沙门日子的利益是指道果。)

第二:不放逸品

21·不放逸是不死道,放逸是绝路;不放逸者不死,放逸者有如早已死去。

22·明晰这道理,不放逸的智者乐于精进、乐于圣界。

23·他持续地修禅(止观),持恒者得以体会摆脱:至上的涅槃。(注:念有三种,即:与好心、果报心、唯作心相应的念,但绝不会有与不好心相应的念。不放逸便是指与好心相应的念心所。)

24·若或人精进、有正念与身语意清净、稳重行事、防护诸根、依法日子及不放逸,他的名誉与美好得以增加。

25·经过不放逸、正念、戒律与防护诸根,智者使自己成为一座洪水无法吞没的岛屿。

26·愚者恣情放逸,智者则如看护瑰宝一般,珍惜地看护着不放逸。

27·因而人们不该放逸,不该沉湎于欲乐,因为勤勉的人,经过禅修,即会得证至上乐。

28·智者以不放逸去除放逸,登上才智的楼房,已断苦的他看着磨难的众生,如智者立足于山顶,向下看着平原的愚人。

29·在众放逸人中不放逸,在众昏睡人中坚持警惕,智者有如良马迅速地行进,把疲乏的马远远抛在后头。

30·因为不放逸,摩伽婆得以生为诸天神之王。精进永久遭到欣赏,松懈永久遭到责怪。(注:摩伽婆是摩卡罗村的青年,因为造路与铲除平地,而得以投生为帝释天王。)

31·乐于精进与视放逸为损害的比丘,有如火焰般行进,烧尽全部巨细的捆绑。

32·乐于不放逸而视放逸为损害的比丘,绝不会后退,事实上他已十分挨近涅槃。(注:不会后退是指止观禅修不会后退。)

第三:心品

33·心是飘浮不定的,难以操控,难以防护。智者练习其心,使它正派,如矢师纠正箭一般。

34·如把水中鱼取出抛掷于地时,它会跳动不安;当把心带离欲界以脱离魔界时,它亦跳动不安。(注:魔界是指烦恼轮转。)

35·心难以遭到操控,它十分快捷轻浮,跟着喜欢飘扬与逗留。能练习心是很好的,因为已遭到练习的心能带来高兴。

36·心是十分难以察见的,它极度的微细,跟着喜欢飘扬与逗留。且让智者防护其心,因为遭到防护的心能带来高兴。

37·心单独四处飘扬远游,它是无色的,住于心室。能制伏己心的人,得以摆脱魔王的捆绑。(注:心单独飘扬是指在同一个心识刹那里,只能有一个心识生起。只需在前一个心识灭后,下一个心识才会生起。心是依托坐落心室里的心所依处而生起的。)

38·若或人的心不安靖,对正法无知,决心不坚定不定,其才智决不会取得满意。

39·若或人的心已无贪无嗔,若他已放弃善恶两者,如此警惕之人是没有怖畏的。(注:已放弃善恶即已成为阿罗汉。阿罗汉已根除了贪嗔痴,是不会再造业的,包含善恶两者。他的全部身语意行为都仅仅唯作罢了。)

40·明晰此身软弱如瓶,他培养己心至固若城堡,再以智为兵器向魔王奋战。往后他持续维护己心,毫不执着于成功。(注:不执着于成功是指不执着于所取得的禅那,而持续修观直至证悟阿罗汉道智。)

41·噢,不久之后,这失掉心识的身体将躺在大地,就像无用的木头般被丢掉。

42·敌人或许损害敌人,怨家或许损害怨家;但是导向凶恶的心,却会带给自己更大的损害。

43·不是母亲,不是父亲,也不是任何亲属,能比得上导向于善的心,可为自己带来更大的美好。

第四:花品

44·谁能降服大地(即此身)、阎魔界(即四恶道)与人天界?谁能如娴熟的花匠采花般,印证善说的真理之道?

45·圣学者将降服大地、阎魔界与人天界。圣学者能如娴熟的花匠采花般,印证善说的真理之道?(注:学者是至少已证悟须陀洹道,但还未证得阿罗汉果的圣人。)

46·知道此身如水泡般无常,以及觉知它如空中楼阁般毫无本质,他将堵截魔王之花,脱离逝世之王的视野。(注:魔王之花是指三种轮转,即烦恼轮转、业轮转与果报轮转。)

47·采(欲乐之)花的人,心执着于欲乐,他被逝世带走,如熟睡之村被洪水冲走。

48·采(欲乐之)花的人,心执着于欲乐,他无法满意己欲,只需被死魔降服。

49·如蜜蜂采花粉时,不损害花朵,亦不损害其色及香味,只取其蜜,然后飞走。且让圣者相同(不损害到乡民的决心及财富)地在村子里活动。

50·不该调查别人的过错,或已做与未做的(善恶)事;应只自省自己已做与未做的事。

51·如美丽却不香的花朵,不能为戴花者带来香气;相同的,不依言实施之人的善语,亦是没有成果的。

52·如美丽且香的花朵,能为戴花者带来香气;相同的,依言实施之人的善语,(必定)是有成果的。

53·如花匠能用群花制作许多花饰,还需存亡的人亦可(依于决心大方地善用其财富)做许多善事。

54·花香不能逆风吹送,檀香木、多伽罗及茉莉之杳亦不能;只需具德者之香才干逆风吹送,具德者之香能吹送至全部方向。

55·有檀香木、多伽罗、莲花及茉莉之香,但是,戒行之香远胜全部香味。

56·多伽罗与檀香木之香是微乎其微的,具德者之香才是最胜的,甚至能向上飘送至天界。

57·魔王找不到戒行具足、精进,及以正智取得摆脱者所行之道。(注:阿罗汉已不会再生,魔王尽了全力也找不到阿罗汉身后去了那里。)

58-59·如在大道旁的垃圾堆中,或许长着芳香的莲花;在众生杂堆中,亦或许呈现佛弟子,其才智的亮堂,远远逾越盲目的平常百姓。

第五:愚人品

60·关于无法入眠的人,黑夜实在绵长;关于疲乏的旅人,一由旬亦十分悠远;关于不知正法的愚人,存亡轮回极绵长。(注:一由旬大约有七英里。)

61·在旅途上,若找不到比自己更好或平等的伙伴,就让他坚定地单独行进,绝无与愚者为伴这一回事。

62·‘我有儿子,我有财富。’因而(执着的)愚者感到苦恼。事实上,他自己也不是自己的,儿子与财富又怎能是他的呢?

63·自知愚蠢的愚人,根据这点是个智者;自认为是智者的愚人,才是实在的愚者。

64·即便愚人尽其终身接近智者,亦不能知见真理,如勺子不知汤的滋味。

65·利慧者虽只与智者共处顷刻,却能迅速地知见真理,如舌头能知汤的滋味。

66·关于无知的愚人,他便是自己的敌人,他四处造下恶业,带来苦果的恶业。

67·若做了某事会懊悔,以及受其果报时,他泪如泉涌地悲啼,那便是没有善行其事。

68·若做了某事不会懊悔,以及受其果报时,他感到欢欣高兴,那便是现已善行其事。

69·只需恶业还未老练,愚者认为它是甜如蜜的;但是当恶业老练时,愚者就得为它遭遭遭受痛苦楚楚。

70·即便愚者月复一月地修苦行,只以古沙草片吸取饮食,却仍然比不上已思惟真理者(圣人)的十六份之一。

71·恶业不会立刻带来果报,如刚挤出的牛奶不会立刻凝结,但它仍然跟从着愚者,如盖上灰的活火炭。

72·愚人的常识只会损害他自己,它消除了他的福业,也使他的头颅决裂。(注:头颅是指才智。)

73·无知的比丘,贪求自己不妥得的恭顺,想要在众比丘中居先,要在寺院里掌权,以及贪求与他非亲之人的顶礼。

74·且让在家众与比丘们都想:‘诸事皆因我而成果。不管全部巨细事,且让他们遵从我的指示。’这是愚人的主意,增加其贪欲与我慢。

75·固然,一个是导向尘俗成果之道,另一个则是导向涅槃之道。明晰这一点,身为佛弟子的比丘,不该乐于尘俗的成果与恭顺,而应培养舍离与不执取。

第六:智者品

76·人们应跟从责备人们过错的智者,好像跟从导游至被沉没的瑰宝。关于跟从此智者的人,只需好处,绝无厄难。

77·智者应训诫别人,给予别人劝说,以及防止别人犯错。这种人遭到善人喜欢,只需伪君子才会厌烦他。

78·人们不该接近恶友,亦不该接近卑鄙之人。人们应接近善友,以及接近圣者。

79·饮法之人,以安定之心愉快地活着;智者常乐于圣者所说之法。

80·治水者引导水,矢师纠正箭,木匠润饰木,智者制伏自己。

81·好像岩岳不受暴风不坚定,智者亦不受毁誉不坚定。

82·好像既深且清又安静的水池,智者听闻正法后变得慈祥。

83·固然,具德者放弃了全部(执着不以贪欲之心攀谈;当面临高兴或苦楚时,智者不显示出欢欣或悲愁。

84·他不会为了自己或别人而造恶,不会造恶以求取得子女、财富或王国,不会以卑鄙的手法获取成果。只需这种人才是实在的—具德、睿智及公平。

85·抵达对岸(涅槃)的人,只需少量几个;其它所有的人,皆在对岸(存亡轮回)往来不断徜徉。

86·但是,按照善说之法实施的人,可以抵达对岸,越渡了极难越渡的死界。(注:死界是指存亡轮回,亦即娑婆国际。)

87-88·离家后走向无家的智者,应放弃漆黑而培养光亮。他应乐于独处、无着与涅槃,这是平常百姓难以享用的。他亦应放弃欲乐,不执着于任何事物,清净自己心中的全部污秽。

89·心已满意地培养了七觉支,以及放弃了全部贪欲的人,乐于自己已放弃了执着。此人已根除了全部烦恼,具有阿罗汉道智亮堂之光,在此界已证得了涅槃。(注:此界是指五蕴。)

第七:阿罗汉品

90·旅程已尽,摆脱了苦及全部,已消除了全部捆绑的人,不再苦恼。

91·有正念的人勤于修行,不乐于家(即欲乐的日子);好像天鹅放弃泥沼,他们放弃全部住家日子(即全部贪欲)。

92·他们不贮藏,饮食时适当地自省。他们的方针是空与无相的摆脱。他们的去向无法寻找,好像鸟在天空中所经之路(无迹)。(注:不贮藏是指不再造业或不贮藏四资具。自省是指以三遍知自省。空、无相与摆脱皆是指涅槃。)

93·他已摆脱烦恼,不执着于饮食。他的方针是空与无相的摆脱。他的行道无法寻找,好像鸟在天空中所经之路。

94·他诸根安静,好像被马车夫征服的马,他已脱离我慢及诸烦恼,这平稳的人遭到天神喜欢。(注:平稳的人是指不受人间的起落不坚定之人。)

95·阿罗汉如大地般坚忍,不会遭到影响而气愤;他有如门柱般安定,不受生射中的起落所不坚定;他有如无淤泥的水池般安定清净。这样的人是不会再有轮回的了。

96·彻底摆脱、幽静与平稳者,他意安静、语安静、身亦安静。

97·他不盲信,已证悟无为(涅槃),断除了存亡轮回的捆绑,不再造善恶业,放弃了全部渴爱,他确实是至上者(阿罗汉)。

98·在村子或森林里,在山沟中或山上,不管阿罗汉住在何处,其地都令人感到愉悦。

99·森林是令人感到愉悦之地,但是平常百姓却不喜欢它;只需无欲之人才会喜欢森林,因为他们不寻求欲乐。

第八:千品

100·一句有意义及听后心得安静的话,好过千句无意义、与证悟涅槃无关的话。

101·一首有意义及听后心得安静的偈,好过千首无意义、与证悟涅槃无关的偈。

102·背诵一首有意义及听后心得安静的偈,好过背诵百首无意义、与证悟涅槃无关的偈。

103·即便人们在战场上打败千人千次,但是,能打败自己的人,才是实在的至上成功者。

104·打败自己确实远胜于打败别人。

105·天神、干达婆、魔王与梵天,都赢不过已制伏自己者的成功。

106·虽人月复一月施舍千个钱币(给普通人)长达百年,但是,向一位有修行的人顶礼一刹那,却胜过百年的施舍(给普通人)。(注:钱在此可所以铜、银或金的。有修行的人是指修习观禅的比丘。)

107·虽人在林中拜祭圣火百年,但是,向一位有修行的人顶礼一刹那,却胜过拜祭圣火百年。

1o8·虽人整年作了许多巨细施舍,但是这全部施舍却比不上向行正路的圣者顶礼的福业的四份之一。

109·经常敬重老一辈及具德者之人的四种利益会增加,即:寿数、美貌、高兴与力气。

11o·有德及有禅修的一天,好过无德与不能克己诸根的百年生命。

111·禅修智者的一天,好过不能克己诸根之愚人的百年生命。

112·精进于禅修者的一天,好过怠懈之人的百年生命。

113·知见五蕴生灭者的一天,好过不能知见五蕴生灭者的百年生命。

114·知见不死道(涅槃)者的一天,好过不能知见不死道者的百年生命。

115·知见至上法者的一天,好过不能知见至上法者的百年生命。(注:至上法是指九出人间法,即:四道、四果及涅槃。)

第九:恶品

116·应速于行善及防止心造恶,因为行善缓慢之心乐于凶恶。

117·若人工了恶,他不该重犯,不该乐于造恶,累积凶恶将导致苦楚。

ll8·若人行了善,他应常常行善,应乐于行善,累积善业将导致高兴。

119·只需恶业还未老练,伪君子仍然会看到高兴;但当恶业老练时,他就会遭受后果。

120·只需善业还未老练,善人仍然会遭遭遭遭受痛苦楚楚楚;但当善业老练时,他得享善业的福报。

121·莫小看恶行,认为‘小恶不会为我带来果报’;好像滴水能注满水瓶,愚人累积小恶至罪恶充斥。

122·莫小看善行,认为‘小善不会为我带来果报’;好像滴水能注满水瓶,智者累积小善至福德充斥。

123·如财多而侍从少的巨贾避开风险的道路,如想要生计之人防止毒药,人们亦应防止凶恶。

124·若手无创伤则可以手持毒,因毒不侵略无创伤之人;不造恶者是不会有罪恶的。

125·若人得罪了不该遭到得罪、清净无染者(2),该罪恶返归于愚人,如逆风扬尘。

(注2)即阿罗汉。恼者便是阿罗汉。

126·有些人投生母胎,凶恶者堕入阴间,正派之人上生天界,无烦恼者入般涅槃。(注:在此投生于母胎是指投生作人。无烦

127·不管是在虚空中、海洋里、山洞内或世上任何地方,都无处可令人逃脱恶业的果报。

128·不管是在虚空中、海洋里、山洞内或世上任何地方,都无处可令人逃脱逝世。

第十:赏罚品

129·全部众生都惧怕惩罚,都惧怕逝世。推己及人,人们不该杀戮别人,或教唆别人杀戮生命。

130·全部众生都惧怕惩罚,都珍惜自己的生命。推己及人,人们不该杀戮别人,或教唆别人杀戮生命。

131·损害别人以求己乐者,来世不得安泰。

132·不损害别人以求己乐者,来世得享安泰。

133·莫向任何人鄙言恶语,受辱駡者将会反击。愤恨之言确实是苦因,换来的仅仅痛击。

134·若你能坚持沉默安静,像一只决裂之鼓不再动静,你必定会证悟涅槃,不再存有愤恨。

135·好像牧牛者以棍棒驱赶牛群至草场,老与死亦在驱赶着众生的寿数。

136·愚人工恶时不知其恶,但是他却因自己的恶业而遭遭遭受痛苦楚楚,好像被火燃烧的人。

137·若人以棍棒损害无害、不妥遭到损害的人,他会很快就遭遭到以下十种后果之一:

138-140·他会遭遭到疼痛,或不幸,或身体伤残,或沉痾,或发疯,或因国王发怒而遭殃,或被诬害,或失掉亲人,或产业破毁,或家被火焚毁。该愚人身后将会堕入阴间。

141·不是裸行,不是结,不是以泥涂身,不是睡在露天之下,不是以尘埃涂身,也不是蹲着勤修可以清净还未破除疑问的人。

142·虽有庄重其身,若他是安静的、脱离了烦恼、制伏了诸根、具有道智、彻底清净及放弃了对全部众生的嗔恨,那么,他确实是婆罗门,是沙门,是比丘。(注:在此,婆罗门、沙门与比丘都是指阿罗汉。)

143·在这世上,因为羞于为恶而克己者是稀有的,他坚持警惕及不造令人责备之事,如良马不会作出遭到抽打的导因。

144·如良马遭到鞭笞,人们应精进及对存亡轮回感到悚惧。以信、戒、精进、定、选择法、具足明行与正念来摆脱这无量之苦。(注:dhammavincchayena‘选择法’是指karanakarana jananam‘辨明诸法之因与非因’。)

145·治水者引导水,矢师纠正箭,木匠润饰木,善行者制伏自己。

第十一:老品

146·(人间)常在烧,为何还有欢笑?为何还有高兴?当被漆黑覆蔽时,为何不寻求明灯?

147·看这被装修的身体,它是一堆的疮痍,由(骨头)所支撑,多病与具有许多(欲)念。此身确实不巩固及不能常存。

148·这身体跟着年岁变老,它是一窠的疾病,易坏的。当这恶臭的污秽体分化时,生命真的完毕于逝世。

149·这些灰白的骨头就像在秋天里被丢掉的葫芦一般,见到它们又有什么可喜的呢?

150·此城(身)以骨建成,再以血肉包装;内中藏着老、死、我慢与贬低压制。

151·装修得富丽的皇家马车亦终须损坏,人体也是相同会变得变老,但是善人之法不会老化。众善人如此相互说示。(注:善人之法是指九出人间法,即:四道、四果与涅槃。)

152·这少闻之人如牡牛般长大,只增加肌肉,不增加智能。

153·多世以来我在娑婆国际里漂流,找却找不到造屋者。生而复生确实真苦。

154·噢,造屋者,我看到你了。你将无法再造屋。你的柱子都断了,你的栋梁都毁了。我心已证得无为,已灭尽渴爱。(注:屋子是身体;造屋者是渴爱。无为便是涅槃:灭尽渴爱即已证得阿罗汉果。)

155·他们少壮时不修梵行,也不赚取财富;他们懊丧地浪费了生命,好像在无鱼的干池里的老鹭。

156·他们少壮时不修梵行,也不赚取财富;如已损坏的弓般无助地躺着,哀叹着种种的曩昔。

第十二:自品

157、若人懂得珍惜本身,他应当好好地维护自己。在(生命)三个阶段的任何阶段里,智者应坚持(对凶恶)警惕。

158·人们应自己先修好善法,然后才可教训别人。此等智者不会有烦恼。

159·自己所作的应如自己所教的;只需在彻底制伏自己后才可制伏别人。制伏自己确实是很困难的。

160·自己确实是自己的依归,别人怎能作为自己的依归?制伏自己之后,人们取得了可贵的归依处(阿罗汉果)。

161·自己所造之恶,由自己所生,由自己形成,它摧毁了愚人,好像金刚粉碎了宝石。

162·好像蔓藤缠住娑罗树,无德者为本身所作的,正是其敌所愿的。

163·要做对自己有害的恶事是很简单的,实在最难做的是对自己有利的善事。

164·持有邪见的愚人诋毁阿罗汉、圣者、住于正法者的教法,实是自我消除;如迦达迦树生果实,实是为自己带来消亡。

165·只需自己才干造恶,自己才干污染自己;只需自己才干不造恶,自己才干清净自己。净与不净只看自己,无人可以清净别人。

166·不管利益别人的事有多严重,也莫忽视了本身的利益;清楚地知道了本身的利益,他应当尽全力获取它。(注:attadattham‘本身的利益’是指道、果与涅槃。)

第十三:人间品

167·莫作卑鄙事,莫怠懈过活,莫执持邪见,莫延伸国际。(注:在此国际是指存亡轮回。)

168·莫懒于履行(讨饭的)职责,应细心地奉行此善行。实践此善行的人,此生来世皆安泰。

169·应细心地奉行(讨饭的)职责,莫跟从恶行(即不讨饭)。实践此善行的人,此生来世皆安泰。

170·若人能有如看待水泡,或看待空中楼阁般,来看待这国际(即五蕴),那么,逝世之王就看不到他了。

171·来吧,看看这国际(即五蕴)。它像富丽的皇家马车;愚人沉湎其间,但智者毫不执着于它。

172·曾经放逸,后来精进的人,如无云的明月,照亮这人间。

173·以善熄灭了旧恶之人,如无云的明月,照亮这人间。(注:‘以善’的善是指阿罗汉道智)。

174·这国际是漆黑的,在此中能(以观智)洞悉之人很少。就像只需少量的鸟能逃脱机关,只需少量几人能去到天界(与涅槃)。

175·天鹅在天空中翱翔,有神通者在虚空中飞翔;智者在打败魔王与魔军之后,脱离了这人间(即证得涅槃)。

176·违犯一种法,说妄语及无视来世者,是无恶不可为的。(注:一种法是指实在。)

177·固然,小气的人不会上生天界,愚人不会赞赏施舍;但是智者随喜施舍,因而来世取得安泰。

178·成为控制这大地仅有的大王,或上生天界,或控制全宇宙,都远远比不上证悟须陀洹果。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