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材料(中秋节来历及习俗简介)

有关中秋节的材料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盛行于我国很多民族与汉字文明圈诸国的传统文明节日,时在阴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当地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新年齐名的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明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

扩展材料:

传统活动

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刻则要举办迎寒和祭月,设香案。[8]  到了周代,每当中秋夜都要举办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间月饼和西瓜是肯定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顺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同,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巨细要相同。在少数民族中,相同盛行祭月的风习。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忠诚拜月,长大后,以拔尖道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皇帝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拔尖,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形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

中秋之夜,相同盛行“拜月”习俗。

中秋赏月的习俗在唐代非常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当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殿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划,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奇迹。

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喝酒赋诗,留下不少妇孺皆知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标志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流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酣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聚散。直到今日,一家人围坐在一同,赏识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适当翔实的记叙。汉今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补充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习俗。现在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

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道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有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往常大众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光不啻琉璃国际。”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划好像仅次于元宵灯节。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集合在一同,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由所以大多数年青男女喜欢的活动,一起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美谈,因而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方式。

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我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物。到后来人们逐步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同,涵义家人团圆,寄予怀念。一起,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区域还有博饼的习俗,并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明遗产项目。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造的各种食物,以糕点、糖块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百口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用。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替代。

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展,玩灯首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游玩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会集在南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行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帮忙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烁,为中秋再添一景。

孩子们多相互竞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别的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别的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流嬉观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游玩外,还有很朴素的蜜柚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蜜柚灯,是将蜜柚掏空,刻出简略图画,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辉浓艳。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尽管朴素,但制造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蜜柚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略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烧塔

南边广泛撒播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习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户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傍晚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火油,火上加油,瞬间四野火红,照射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

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一起还燃烟堆,便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完毕后烧燃。而在广西边远当地一带的烧番塔,亦相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留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勇敢战役。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抵挡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建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控制,所以汉人便进行不平的抵挡,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浮屠的顶层焚烧为号。相似于峰火台焚烧起事,这种抵挡虽被打压下去,却遗存了烧浮屠这一习俗。

参考材料:中秋节_百度百科

中秋节的材料

中秋节的材料如下:

1、中秋节是一个由来很长远的一个节日,早在很久以前,就有了中秋节,中秋节是在每年的阴历八月十五,家家户户都盼望着聚会,在这一天月亮是圆的,家人们团聚在一同赏月谈天吃月饼是一件很夸姣的工作。

2、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化而来。开始“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也便是阴历的八月十五,也有些当地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

3、中秋节自古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撒播至今,经年累月。

4、在中秋节晚上,人们往往要赏月,这是一个习俗。圆圆的月亮标志着家庭的团圆。吃月饼也是中秋节的一个习俗。

5、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洁白亮堂,民间除了要举办赏月、祭月、吃月饼祝愿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当地还有舞草龙、砌浮屠等活动。

中秋节的相关材料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化而来。祭月,在我国是一种非常陈旧的习俗,是古代我国一些当地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廿四节气的秋分时节,是陈旧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祭月作为民间节日重要的祭礼之一,逐步演化为赏月、颂月等活动。 [39-40]

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明沟通交融时期,各地文明上的沟通使节俗交融传达。“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世传为周公旦所著,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中说,先秦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据记载,在汉代时,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晋时亦有呈现中秋赏月之举的文字记载,不过不太遍及,晋时期中秋节在我国北方区域还不盛行。 [38] [42]

唐代时中秋习俗在我国北方区域已盛行。中秋节成为官方确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赏月习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溢浪漫颜色,玩月之风刚才大兴。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11] [36]

北宋时期,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文学作品中呈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季节食物。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并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知晓”。 [1] [9]

明清时期,岁时节日中尘俗的情味愈益稠密。 [44]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帝京景象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7] [10] [12]

开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我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月饼标志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物,用它祭月、赠送亲朋。 [41] 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8] [13]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洁白亮堂,民间有赏月、祭月、吃月饼、吃甜薯、提灯笼、舞草龙、树中秋、砌浮屠等一系列的节庆活动。

关于中秋节的材料有哪些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新年齐名的我国传统节日之一,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依据我国的历法,阴历八月在秋季中心,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3、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撒播至今,经年累月。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予怀念故土,怀念亲人之情,祈盼丰盈、美好,成为五光十色、弥足珍贵的文明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新年、清明节并称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

扩展材料:

有关中秋的诗句

1、明月出天山,苍莽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不幸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齐已.《中秋月》)

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下一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

4、佳人清江岸,是夜越吟苦。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6、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7、举头望明月,垂头思故土。(李白.《静夜思》)

8、更深月色半人家,斗极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月夜》)

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10、海上生明月,天边共此刻。 (张九龄.《望月怀远》)

以上文字内容便是小编收拾的关于中秋节的材料和中秋节来历及习俗简介的具体介绍,期望可以协助到您;假如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住保藏重视。


随机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