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珠蒙尘”,是释教用以描述咱们的真如自性被“五欲六尘”所遮盖,使佛性不得闪现的譬喻。“六尘”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相应的六种对境,也是六识所感觉、知道的六种境地。
一、色尘
眼睛所见,包含青、黄、赤、白、云、烟、尘、雾、影、光、明、暗等显色,和长、短、方、圆、高、下、正、斜等形色。
二、声尘
耳朵所听,包含动听的声响,如梵呗、乐音、歌声、掌声等;逆耳的声响,如哭声、咒骂声、骂詈声、吵架声、尖锐的噪音,甚至天然界的风声、雨声、雷声等。
三、香尘
鼻子所嗅,包含旃檀香的好香、葱韭的恶香、适中的香及激烈的香等。
四、味尘
舌头所尝,包含酸、甜、苦、辣、咸、辛、甘、淡等全部饮食的滋味。
五、触尘
身体所触,包含坚、湿、软、硬,以及滑、涩、轻、重、冷、暖等触觉。
六、法尘
心意所思、所想,包含世界万有的全部事物。
人之所以会有烦恼,便是因为六根常常对外追逐五欲六尘的原因,五官要吃好的、用好的、听好的、看好的,心里又不期望他人比自己好,所以自私、执着、无明便因而而生起。因为这些境地好像尘土相同,会污染咱们的真如自性,所以称为“六尘”。六尘能引生贪嗔痴等无明烦恼,使人迷妄、使好心衰灭,甚而绑架全部善法,所以又称六妄、六衰、六贼。
六尘虽然会染污咱们的心,可是它有必要透过六根去执取外境才干生起,所以佛陀从前劝诫弟子要“藏六如龟,防意如城”,也便是要关起六根的门户,就像乌龟把头和四肢都藏在龟壳内,如此则不怕水濑的觊觎。因而修行不是一味地根绝外缘,而应从不攀缘外境做起,也便是不去追逐权势名位,不贪心给假享用,不过声色犬马的给假,如此六根不执取六尘,外魔天然无由侵略。因而《六祖坛经》说:“但净良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般若三昧安闲摆脱。”
往常咱们给假在五欲尘劳中,若能不随俗浮沉当然可贵,假如随俗同流而能不污,则更是可贵。所以远离外境,潜居山林修行,并不是上上乘;住于闹市,而依然可以不为外境所转,才是大乘道。古人说:“大隐约于市。”便是这个道理。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