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息烦恼,不要误解“日子即修行”

  佛法本来就不是抽象死板的说教,也不该是仅限于学者、专业人士在小范围内研讨、实践的深邃学识和专门技术。佛法中最幽静的理论,也是与咱们当下的身心活动严密联合的,也是为了处理实际人生中遇到的问题的。

  有人问我:“怎样才能安泰?”我说:“放下执着就安泰了。”什么是执着?怎样算放下?

  当我向他人,尤其是那些有着与我截然不同文明、教育布景的人,叙述这些概念时,我是需求从头细说的,不然,他们或许仅仅得到了一个标准化答案,却无从免除实际的苦恼。但是,止息烦恼不正是咱们学修佛法的原因吗?

  什么是烦恼呢,它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但假如咱们肯诚实地检视自己的日子,就不难知道什么是烦恼,它无处不在,日子几乎便是完全由点点滴滴的烦恼构成。而烦恼的止息,也只能从实际人生中每一个当下下手。

  有一位居士某段时刻由于作业、日子的压力,变得焦虑,易怒,整个人状况很欠好,烦恼重重。他跟我抱怨,我就问他:“你学佛是为了什么?”“为了摆脱。”“什么是摆脱?”他默然。

  我说:“摆脱,便是没有烦恼。你带着满心的烦恼,又想在何时在何地取得摆脱呢?烦恼不在别处,在你心里;摆脱也在你心里。”

  咱们无法去外面找一颗现成的没有烦恼的心来移植到自己身上,也别想某天早上醒来忽然就发现自己面目一新成了个“摆脱的人”,没那么奇特,也没那么简单。咱们仅有能做的只要面临当下,回归心里,与烦恼开战。

  佛陀宣讲的很多法要,都是在教咱们怎么靠近自身阅历,以自身为中心去修行。我不是说咱们应该自私。我的意思是,要从检视自己的身、语、意下手,把要点放在对治自己的贪、嗔、痴上面,而不是去挑他人的错,或许急于“度化”他人。

  假如不靠近自身阅历,诚实地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和心里的全部,并将佛法运用其间,咱们很简单会在修学的进程中违背摆脱烦恼的初衷。

  比方,你会成为越来越熟练的“释教徒”,跟所有人都谦让,“随喜”“赞赏”不离口,但是你心里没有多少好心。事不关己时,你能做到“八风吹不动”。

  而真实的问题呈现时,你的反响跟不学佛的人是相同的,既没有对自身的察觉,也没有对正法的忆想,仅仅任由心情暴虐、言行失当。这说明长期以来咱们都荒于靠近自身而修行,无法随时提起对心里感触、愿望、心情的察觉,更没有当下出离的心力。

  现在有一种盛行的说法:日子即修行。但我想很多人都误会了,认为过日子便是在修行。其实不然,这至少不是释教所说的修行。举比如说吧,你阅历过悲欢离合,这不是修行,仅仅阅历。

  假如你在那悲欢离合间体认无常、缘起、因果,这是修行。患病,自身不是修行,借由患病而认识到与生俱来的软弱、忧苦,由此生起出离心,或推己及人,由此生起悲悯之心,这是修行。

  所以说,日子自身纷歧定是修行,但假如你能把生命阅历,顺境、窘境,是苦、是乐,用于稳固你的出离心、菩提心、空性的见地,这才是修行。

  大约只要这个时分,你才可以说:全部都是上师的加持。不然,对多数人而言,阅历、遭受不过循业流通,轮回如是,怎会都是上师的加持?

  对治烦恼是一个困难绵长、充溢挫折的进程。了解并把握某些对治的技巧,并不意味着你就能做到。或许在适当长的时刻里,你面临的唯有失利,没有成效,不断的失利。

  别忘了咱们的对手是无始以来构成的惯性,所谓根深蒂固,不要等待能靠一时的尽力就改变它。尽管如此,咱们仍是要不断地尽力,假如咱们不想再一次在烦恼忧苦中终老,直到逝世悍厉地呈现,而咱们知道这全部紊乱还没有完毕。

  一开始就做好不断受挫的预备,会令咱们更强韧,也走得更远。愿咱们将佛法运用到当下的阅历中,并因此而摆脱自己及其他众生的苦。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