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刻网上有部《安全经》引起了轩然大波,抛开事情自身不谈,在我国人的语境中,的确常能听到“经”字,比方儒家有四书五经,道家有《道德经》、《南华经》,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最了解的当属佛经。
宏扬佛法要讲经,广结法缘要印经,学习佛法要听经,日常功课要诵经,谐和心性要抄经……以至于提及寺院、佛法、落发师父,总会天然联想到佛经。那么,依照佛法,终究什么样的典籍能够被称之为“经”呢?
“经”之字义
首先要了解“经”字在佛法中意义。梵语修多罗(新译作素怛览),译为契经,因其内容能够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具体来说,《杂阿毘昙心论》卷第八云:
修多罗者,凡有五义:
一曰出世,出世诸义故;
二曰泉涌,义味无尽故;
三曰显现,显现诸义故;
四曰绳墨,辨诸邪正故;
五曰结鬘,贯穿诸法故。
如是五义,是修多罗义。
出世义
所谓出世义,是指如来正教的义理深远,历久弥新,能够随时移世易而展转出世无尽的才智。
泉涌义
所谓泉涌义,是指如来正教一字一句意义无量,跟着研读之人才智增加,能够体会到的经中义理也恰似泉流相同源源不断地涌出。
显现义
所谓显现义,是指如来正教若事若理、若性若相、若因若果皆能完美显现以化导众生,毫无保留与隐覆。
绳墨义
所谓绳墨义,是指如来正教如同木匠所运用的的区分是曲的绳墨东西相同,能够用来区分对错邪正。
结鬘义
谓结鬘义,是指如来正教能够像线穿花而成花鬘相同地贯穿诸法,摄持众生。
这五种意义能够作为一种衡量标准,但凡佛经皆有如此积德行善力用。
“经”之说者
既称佛经,当然主要是由佛所宣说的,所以才常在经题中冠以“佛说”二字,如《佛说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经》等。
但在某些情况下,经也或许不是佛金口亲宣的,依照《大智度论》的解说,经可通于五人说:佛、弟子、天人、仙人、化人。
佛说
如来呈现于世,为度众生,广说种种经典,这类世尊金口所宣的,称为佛说。
弟子说
声闻、缘觉、菩萨这些三乘圣人,是佛的诸大弟子,于佛在世时,承佛加被,各运神通,随机演教,化度众生,称为弟子说。
仙人说
世尊会下的诸大仙人,既已皈依三宝,发愿护持宏扬佛法,为饶益有情而宣传佛法,称为仙人说。
诸天说
大梵天、帝释天等天人在闻佛说法后,根据佛陀教法为其他人阐扬,如帝释天常于善法堂上为忉利诸天讲演般若经,称为诸天说。
化人说
三乘圣人已证圣果之后,为度众生而随机现化,如罗睺罗尊者为度城东老母,化身金轮圣王,先赞福果缘由,后说大乘妙法,称为化人说。
以上所说的弟子、仙人、天人、化人皆可说经,但有一点需求留意,除佛亲说以外,后边四种人所说的内容有必要要得到佛的印可,方能称之为经,不然便不能以经的方式撒播于世。
“经”之文体
常诵经者,能够看到经首常见“如是我闻”等文字,这既是佛经所独有的体裁,也是遵佛遗言而有的。
根据《大般涅槃经遗教品》的记载,佛将入灭之时,阿难尊者忧恼不已。其时阿㝹楼驮尊者在侧,对阿难尊者说:
“你将来是要传持如来法藏之人,此时应当按捺自己的哀痛,趁着佛还未入涅槃,赶忙咨问后事。”
阿难尊者说:“有什么后事是有必要要问的呢?”
阿㝹楼驮尊者说:
1、佛在世时我等弟子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谁为师?
2、佛在世师我等弟子依佛而住,佛灭度后依何而住?
3、恶性比丘佛在世时都是佛亲自调伏的,佛灭度后应该怎么调伏他们呢?
4、为了利益后世,将来必定要结集经典,全部经的最初应该安顿什么文字呢?”
阿难尊者所以依照阿㝹楼驮尊者的四个问题,逐个请问世尊。
佛也逐个作答:“佛灭度后以戒为师,依四念处住,恶性比丘默摈置之,全部佛经都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与群众若干’最初。”
佛之所以如此告知,要求结集之时以“如是我闻”等文字置于经首,主要有两重意图:
一是为了记录本经所说的时刻、地址及参加法会的群众,证明本经实在可信;
二是为了差异于其时印度外道经典以“阿欧”最初的成例,阿字是无的意思,欧字是有的意思,佛法为表中道,不偏着于有无二边。
因而,除了佛法初传入我国,没有构成固定翻译形式时翻译的极少数经典,其他全部经首皆有“如是我闻”或相似的文字,不然即属假造。
“经”之内容
除了根据经的字义、说者、文体等内容来区分,怎么根据阐释的内容判别是否归于佛经呢?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以小乘说三法印,大乘说一实相法印为判别的根据。如《大智度论》卷二十二说:
问曰:多么是佛法印?
答曰:佛法印有三种:
一者、全部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
二者、全部法无我;
三者、寂灭涅槃。
又说:
摩诃衍中说诸法不生不灭一相,所谓无相。
也便是说,经中若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灭涅槃三印,便是佛说的法,依教修行能够证道;若没有三法印,就不是佛法,是魔所说。
大乘经中,但有一法印,即诸法实相,是佛所说,名了义经;若无实相印,便是魔说。
关于三法印,如佛陀在《莲花面经》里说:
全部行无常,全部法无我,
及寂灭涅槃,以三是法印。
《法华经便利品》里说:
我以相严身,光亮照人间,
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
由这两处的经文看来,三法印与一实相印,作为佛法经典与外道理论的不共差异,的确是如来亲口宣说的,其内容符合三法印与一实相印的经是佛经,与三法印一实相印不符的就不是佛经。
点击检查源网页
此三及一,为什么称名为印?
印是楷定之义,是实在故,全部论者不能改移,不能损坏;这实在义理,楷定全部法,所以名印。
如《大智度论》二十二卷说:“全部有为法无常,全部法无我,寂灭涅槃,是佛法义,是三印,全部论议师所不能坏,虽种种多有所说,亦无能转诸法性者,如冷相无能转令热,诸法性不行坏,假使能伤虚空,是诸法印如法不行坏。”
学佛的人,关于具有这正印的经文,即可信受奉行。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