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圣,指“佛、菩萨、声闻、缘觉”。
六凡,指“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阴间道、饿鬼道、畜生道”。
四圣六凡有感触吗?
当然有感触啦!
假设没有感触,是石头吗?
只要石头才没有感触。
四圣假设没有超凡的感触,怎么知道自己已证圣果、超凡入圣呢?
六凡没有感触,怎么能感知冷、暖、痛、痒呢?
否定有感触存在的人,是愚人、是诱人、是丢失人。
人的感触是时间念念现前的。
相同,四圣六凡的感触,也是时间念念现前的。
苦恼的人,便是迷于苦楚的感触里;
摆脱的人,便是醒悟于大安闲的感触里。
感触没有好坏,只在于你能否善用罢了。
自性的力气散于身上,这是身根感触;
散于舌上,便是味觉感触;
散于眼上,就能看万物色彩的感触;
如此类推,自散的力气散到哪里,哪里就有感触生机。
缺少敏锐才智的人,认为贫僧说“感触”二字是过错的。
假设说感触是过错的,请问假设你没有感触,你又怎么呢?
缺少敏锐觉性的人,说话不是偏空,便是偏有。
只要有感觉感触的醒悟人,才能够互通空色、有无。
感触越轻、越轻,就会越乐、越乐、越乐;
感触越重、越重,就会越苦、越苦、越苦。
时间感觉身心皆轻的人,压力会少、少、少的。
压力少的人,灵光醒悟力就会愈加微弱!
一动念而能生才智者,必定是轻松没有压力的人;
一启航而能欢喜现前,必定是烦恼轻的醒悟人。
不同的感触能带动出不同的思想观念。
静的感触与动的感触,各有不同美好内容;
苦的感触与乐的感触,会令人有不同的反响;
觉的感触与迷的感触,是区别凡圣的主因。
说了这么多,你听后有什么感触呢?
不要疏忽感触、感触,而不知感触是时间现前的。
善用感触、借用感触、理解感触、醒悟感触,你将会是个美好、高兴、醒悟的人!
念也是一种感触。
假设念头里没有感触,你怎么知道别离呢?又怎么会有种种挑选呢?
觉里也有感触。
假设觉中没有种种感触,你又怎么知道自己醒悟到哪种境地了呢 ?
各位,好好留意自己的感触,勿倾向于顽空里,不要否定感触、逃避感触、疏忽感触。
没有感触,你将会走入苍茫无知里。
阿弥陀佛!贫僧悟通合十!
原标题:悟通法师:浅谈“四圣六凡的感触”
转自大众号:悟通法语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