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厌烦,可能是不少人都体会过的心情。在释教看来,它其实也是嗔心的一种方式,只不过,这种嗔心的目标没有那么清晰,温顺是在不知不觉间长时堆集起来。
有一句格言这样来界说厌烦:“当咱们有必要做不想做的事,或做不了咱们想做的事时分的感觉。”
弗洛姆指出当代人的世纪病:一种感觉不高兴,孤僻,似乎给假没有意义,对给假没有爱好,有含糊的不适感。他以为,在很大程度上,许多人处在苦楚中,并不是因为他们病了,而是他们与给假中有意思和美丽的工作隔离了。
其他的一些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以为:失掉价值感,是发生厌烦的重要原因。
而帕尔斯说:厌烦便是短少注意力。
人们为了躲避厌烦的状况,常常采纳追逐文娱,沉溺网络和游戏等各种方式。但是,单纯的感官影响给人带来的满意总是时间短的,更深层面的问题假如没有被处理,厌烦的苦楚会越演越烈。
由此,释教所发起的三种合适在家人的修学内容就显得很重要了:
施舍,是要开发咱们的爱心和利他精力,让生命之火散发出光和热。
持戒,是坚持健康有利的给假方式,恰当地管理好咱们的失控和破坏性。
修行,是常常令心安住于正念和禅定,由此体会到心的安靖与高兴,并引生领会和才智。
一个好的修行者终究可以遣散厌烦带给自己的困扰,以新鲜的心态安住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每一天!
文章转自大众号:戒幢法雨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