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慧老和尚:在家学佛请必定紧记这四句话

  作为在家佛弟子,不论你信佛有多忠诚,你都不能脱离社会和人群,不能脱离你所从事的作业,也便是说不能脱离你应尽的职责和职责,包含家庭的职责与职责,脱离了这些,你的崇奉就悬在半空中,崇奉就没有当地执行了。

  什么是在家学佛的正确态度和办法呢?我从前讲过四句话,这便是:将崇奉执行于给假,将修行执行于当下,将佛法消融于人间,将个人消融于群众。这是修习给假禅的四个要害、四句口诀,也是在家学佛的人应有的心态。

一、将崇奉执行于给假

  “将崇奉执行于给假”,这句话随便说说简略,可实践做起来比念经打坐、烧香磕头不知要难多少倍!你怎样把崇奉执行在给假傍边,或许说你怎样在给假中去把佛法的精力表现出来,这是硬功夫。

  佛法的引导方法正日趋多元化,有些引导是针对详细问题的,假如不注意这一点把它一般化了,推而广之就会出问题。由于用一种方法讲某个问题,它总是有必定的时刻、环境、人物作为说话的起点。

  比方我今日讲素菜馆不用设佛堂,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讲的,能不能用到寺院里去呢?不能!在寺院里,宗教气氛必定要浓浓的,你们到那里去才会有感触,假如寺院里也不供菩萨了,你就不会去了,假如寺院里也没有宗教气氛了,那它的定位就错了。

  今日我讲的东西,它的精力在寺院里可以用,可是详细的操作在寺院里就不可了。所以我在这儿讲的有针对性,也可说是有局限性。

  在家居士都有家庭、有亲人、有作业,也便是说都有自己的社会职责与职责。在家学佛便是要把你的崇奉和家庭、社会的职责与职责结合起来,把两者消融成一体,成为不二法门,这是要害!

  现在咱们在家学梵学欠好,症结出在咱们听闻佛法后没有细心去考虑,没有真实领会佛法的精力,得一点皮裘,一知半解,或许到寺院走了几趟,看到落发人好像不食人间烟火,所以回到家里依样画葫芦,照此办理,那就错了。

  比方有人念佛,要往生西方神仙世界,好像明日就要走了,在家里等着阿弥陀佛来接引,既不出门,也不想干活,对妻子、孩子也不答理。

  石家庄有一位女居士,是一个知识分子,人十分热心,也很懂道理。但便是很固执,要把寺院的给假搬到她的家里去。好像人间的家庭给假不能搬到寺院里去相同,寺院给假也不能照搬到家庭里,但她却硬要照搬。

  她的老公是一位机关作业人员,人也十分好,他很耐心肠劝说妻子,她都不听,最终他就到柏林寺找我说话,说他妻子信佛后,怎样成了这个姿态?家庭职责、职责不尽了,老公孩子不论了,有时候班都欠好好上了,书也欠好好教了,到处跑寺院,她这样做对他影响很大。

  他说得十分诚恳,请我必定要好好教育他的妻子。我对他说,这是咱们引导上有问题,期望他体谅,并请他回去后叫他妻子到柏林寺来一趟。这位女居士来后,我告知她,居士就应该守居士的戒,居士不能彻底过落发人的给假,当然落发人也不能彻底过居士的给假,这是相同的道理。我说,你有这么好的家庭,这么好的老公,不能弄得妻离子散。

  历史上儒家曾批判释教:入家破家。可是释教并没有告知咱们每一个信佛的人都要像落发人相同给假,释教告知咱们要依照你所在的方位,依照所受的戒律,把你的崇奉定好位就行了。通过几回做作业,她官吏得很快,她老公又来找我,表示感谢,说她现在在家很好,也好好上班了。

  为什么会呈现这种问题?这在于咱们有些法师引导上不能对机,听的人又不长于活用而走偏了。比方有的法师说信佛就有必要立刻茹素、不能吃肉了,或许你信佛之后要立刻受五戒,受了五戒今后再受菩萨戒,不是依据个人崇奉的不断提高并在获得家人认同的前提下逐渐提高崇奉的层次,而是一种生搬硬套、强人所难,这样就简略出误差。

  从这个素菜馆应该怎样办,提到咱们在家学佛的人应该怎样修,都是讲如何将崇奉执行于给假的问题。我不赞成在家居士不问状况每家每户都要设个佛堂,每家每户都要烧香。

  有位居士开装饰公司,他跟我说他在公司请了两尊一米多高的菩萨,还要贴金。我说你是在修庙?仍是在办公司?信佛的人有多少搞得起房子装饰?你的客户中信佛的人份额有多大呢?

  你有必要面临全社会,面临许多不信佛的客户,你应该用释教的精力去热心、优质地为群众服务,不能走形式。客户到你公司一抬头看见两尊菩萨,或许扭头就走不谈了。人家产生了疑虑,还跟你谈什么生意呢?有时候你们思维上那一点窍开不了,就阻止了你们宏扬佛法的路途,路不是越走越宽,而是超走越窄,最终走进了死胡同。

  咱们要领会佛法的真精力,把这种精力付诸实践、事必躬亲,不是走形式。假如老板可以设身处地关心员工的疾苦,以四摄法——施舍、爱语、利行、搭档来办理企业,这个企业必定会办理得很好。

  日本人把四摄法看做是司理办理企业的四条基本原则。施舍、爱语、利行、搭档这四条是菩萨的精力、菩萨的思维,但咱们往往自己做不到,却要求他人应该这样做。咱们每个人都应该先检讨自己做到了哪些?然后再去要求他人做些什么,必定要把这个位定好。

  我在柏林寺发起“三自精力”,便是“自觉、安闲、安闲”。我刚提出这个问题时,许多学徒都对立,怎样能安闲、安闲、马马虎虎呢?我说,你们理睬错了,首要是自觉,这是素质教育,每个人都自觉了,他才真实安闲、安闲了。

  自觉意味着什么呢?自觉便是每个人要知道自己,为自己定好位,每个人都定好自己的位:我有什么职责?我该做什么?每个人都清晰自己的职责与职责,都可以不时刻刻去自动执行自己的职责和职责,你说他能不安闲、能不安闲吗?他必定是安闲、安闲的!

  咱们发起的“三自精力”,通过两三年的时刻才渐渐得到咱们的认同。并不是我这么一说,咱们就可以自觉了,仍是要去催促、去执行。咱们带头的人有必要首要自己做到自觉,假如咱们自己不自觉,只要求他人去自觉;咱们自己安闲、安闲的而没有自觉,叫他人怎样可以自觉?

  学梵学到自觉的程度很不简略。迟早打坐几支香、念几个钟头的佛号,念几个钟头的经文,那还算简略,唯一把崇奉执行于给假傍边不简略,但这正是咱们修行的着力处啊!

二、将修行执行于当下

  咱们的思维往往不是想过去便是想未来,今日的事很少想,当下的事想得更少,总是在追悔昨日或梦想明日,这便是脱离实践。要知道,全部工作,不论未来的路有多长,当下是根底,今日是根底。

  明日你赚一百万,是从今日赚一份钱开端的,假如今日这一分钱你不赚,明日的一百万你别想得到。你说明日我要走多少多少里路,今日我寸步不移,行吗?

  所以说,捉住当下便是捉住机会,不晓得抓往当下的人,永久都抓不住机会!修行也是这样。着力照料当下的心念,清明自觉,清净无染。分分秒秒如此,心心念念如此。一朝一夕,就能掌握自己,灵明觉照,当下自觉,当下安闲。

  咱们不是为学佛而学佛,佛法也不是为佛法而佛法,佛法是一种教化,它是期望将众生教而化之,光教了不化没有用。什么是化呢?化便是改动。现在不是在讲什么电器化啦、现代化啦,这个化便是改动旧的相貌、完成新的相貌。

  化有两重意思,一是动词,一是名词,名词是动词的成果,先“教”然后到达方针,那便是“化”了。“化”要从当下开端,在当下来展示,脱离当下去谈“化”,寄期望于将来的“化”、身后的“化”,都是说食不饱的。

三、将佛法消融于人间

  将佛法消融于人间,作为在家学佛的人来说,首要是要树立一个佛化的家庭。这儿咱们别误会了,树立佛化的家庭,并不是说家里供满了菩萨便是佛化家庭,而是在家庭里充满了释教的精力,有礼让,有关心,有爱心,这才是佛化家庭的内在。

  小孩看到母亲来了,从速迎上去;母亲看到小孩来了,从速亲两下,这便是爱心,这便是佛化家庭的精力。看到小孩都不睬,“你别打我的闲岔,我正念佛呢!”你看看,这行吗?

  要有爱心,还要学会用佛法来净化家庭。由于咱们的爱心往往是一种很狭窄的情执,你要把这种爱心提高到慈善的精力上来,把爱心扩展开来,由近及远地扩展到更多的人身上,它就不是情执而是慈善了。

  咱们每个人都应该对他人有爱心,对他人有感恩的心,对他人有关心的心,而这种关心也好,爱心也好,感恩也好,都没有任何意图,是本当如此的,这便是佛法的精力。假如每个人都这样去做,家庭必定不会有矛盾,必定是个联合、友善、美好、佛化的家庭。

  你别看有些人不信佛,家庭给假却十分和谐,那也是在表现一种善的精力,善法在他的家庭给假中表现出来了。一个佛化的家庭,必定是个十分清净的家庭,必定是妻子守妻子的职责和职责,老公守老公的职责和职责,爸爸妈妈、子女各尽其责、各得其所,那必定是一个友善的家庭。

  作为在家佛弟子,首要自己一家人要给假得和洽,你自己家庭给假和洽了,才会影响邻里,才有精力和精力去协助他人,你自己家里都搞欠好,成天争争嚷嚷、打打闹闹的,你去给他人讲佛法,人家说你先讲给自己听吧,你自己做好了再说,有必要一马当先。

  因而,将佛法消融于人间,首要要从家庭开端,家庭是人间的一部分,人间是什么?用佛法的眼光看,烦恼便是人间,将佛法消融于人间,便是息灭烦恼、得清净安闲。所以六祖说:“佛法在人间,不离人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菩提从哪里来?菩提从烦恼中来,烦恼息灭的当下便是菩提,烦恼炽盛菩提就没有了,所以菩提便是烦恼的醒悟。咱们信佛必定要理性化,要多领会佛法的本质。要知道,脱离了烦恼就没有菩提,脱离烦恼到哪儿去找菩提呢?到哪儿去找佛法呢?也可以说,没有人间就不需求佛法了。

  佛法的效果与价值,就在于它可以沉积人间的烦恼,可以净化人间的烦恼。假如咱们学佛数年,烦恼来了却不能对治,学佛有什么用呢?用现在的话讲,便是理论不能联系实践。

  咱们学佛要以佛法的心态来学佛,假如以人间的心态来学佛便是理论脱离实践,以佛法的心态来学佛便是解行相应。行什么呢?行我懂得的那点东西,行我知道的那点东西,假如你知道的那点东西而不去行,那永久都是理论脱离实践。想吃,你不去动嘴,你肚子永久是空的;你说这个茶好啊!好啊!便是不去喝,你总是干渴的!

四、将个人消融于群众

  最终一点,便是将个人消融于群众。讲这句话,几个字信口开河,很简略,可是执行起来就不是一件简略的事,我也不能彻底做到,也仅仅高山仰止,朝这个方向尽力罢了!这是很难的工作。

  将个人消融于群众,便是要不时刻刻知道一个人来到这个人间,没有一分一秒、一呼一吸的时刻脱离了群众、脱离了社会。咱们细心想想,咱们每个人都只能尽那么一点点职责,那么其它种种职责靠谁去尽呢?

  比方说,咱们的车一出门就有一条路,走到哪里都有路,谁给咱们发明的呢?是群众!什么工作都由咱们自己去做,行不可呢?不可!社会是全体的、相互依靠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滴水难成河,独木难成林,这是个简略的道理,细心领会执行就不简略了。

  那么,将个人消融于群众的精力是什么?便是不时刻刻对群众怀有感恩之心、回报之心。知道的人,不知道的人,都对我有恩,我都要对他们感恩。咱们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唯我独尊,我执太重。

  越是把自己想得藐小的人,或许越是有力气的人;越是有力气的人,一般总是越谦善。而那些总觉得自己了不得的人,往往是没有力气的人;由于没有力气,才会装得自己有力气。什么人有力气呢?便是可以真实和群众浑然一体的人,可以真实走群众路线的人。

  用释教的话来说,便是不时不要脱离众生。佛陀曾讲过:佛在僧数,佛是群众的一分子。为什么我在柏林寺特别强调,要每个和尚包含我自己在内,都要养成僧格,要融入僧团?由于佛陀都要融入僧团,咱们每一个初落发的人更应该融入僧团,这是日后将佛法融入人间的开端。

  前面讲的四句话,把释教的全部修行都包含进去了。这四句从原则上讲,落发人、在家人都通用,但在详细操作上,落发人有落发人的操作办法,在家人有在家人的操作办法,可是其精力是一以贯之的。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