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扫光这十大妨碍

  妙叶禅师《宝王三昧论》中的“十不求行”,虽是佛门修行要诀,但绝不只利于佛子修行,其间更是蕴藏了名副其实的处世才智。

一、念身不求无病

  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

  修行之人,不要苛求自己的身体永久都健健康康,永久无病无痛。无病则不知身是苦,不知身苦而贪欲生,贪欲终身,便会破戒退道。

  人之肉体凡身,总难脱缘由业障,病由业生,业由心造,身体有病,便更能感悟病苦,体悟道心。身体无病,天然最好不过,身体有病,也不要愤恨沮丧,而要以病苦为良药,发清净心,以远离诸病。

二、处世不求无难

  世无难则骄奢必起,骄奢起必欺凌全部。体难本妄难亦奚伤,以患难为摆脱。

  在为人处世上,不要怕困难。不管是行事仍是与人打交道,假如一向一往无前,毫无波涛,既没有阅历过巅峰的高兴,也没能品味过低谷的酸涩,这样的人生岂不是宛如一潭死水,又怎样称得上是“人生”?何况,不阅历苦难,人易生骄慢自高之心,这于修行也全无优点。

三、究心不求无障

  心无障则所学躐等,学躐等必未得谓得。解障无根障既自寂,以妨碍为逍遥。

  要慎重的讨论、审视自己的心,不要寻求修行之路上全无妨碍。修行不行急于求成,一步登天,假如不曾直面妨碍,不曾学习怎么处理妨碍,便无法找到妨碍的来历和根基,则更难得到摆脱。

四、立行不求无魔

  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愿不坚必未证谓证。究魔无根魔何能扰,以群魔为法侣。

  修行不要怕魔难,修行无魔难,会影响咱们进步的发心,只要通过魔难的检测,才能使发心巩固,使誓愿坚决。

五、谋事不求易成

  事易成则志存缓慢,志缓慢必称我有能。成事随业事不由能,以事难为安泰。

  想办成一件积德行善,就不要总想着此事垂手可得便能完结,成事太简单,会让人发生傲慢与缓慢的心思,尔后就事,也会贪心简单,而钻投机取巧的空子。

六、友谊不求益我

  情益我则亏失道义,亏道义必见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缘,以弊交为资粮。

  在朋友的往来上,不要总期望朋友能对自己有什么优点,朋友是用来交的,而不是拿来用的,假如总期望在往来中取得优点,那么这段友谊也意味着不再是单纯的友情,这样不纯洁的往来势必会扩大朋友之间的过节,分别也即将来临。

七、于人不求顺适

  人顺适则内必自矜,内自矜必执我之是。悟人处世人但酬谢,以逆人为园林。

  不要总想让其他人都依从、服从于你,被人依从易生自矜之心,自矜会让人堕入我执的漩涡。

八、施德不求望报

  名望报则意有所图,意有图必华名欲扬。明德无性德亦非实,以市德为弃屣。

  协助他人不要贪心报答,期望报答的施舍其实来历于欲念,实质上是贪心一些其他东西,而寻求这些虚妄的东西,反而会形成咱们德行的丢失。

九、见利不求沾分

  利沾分则痴心必动,痴心动必恶利毁己。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为富有。

  见到有利可图的工作不要总想着赶忙从中获取一份,想要沾一分利益就会发生一分痴心,发生痴心就会贪财,富有不是沾来的,更不是贪来的,由于利益诱惑而发生贪心之心简单害人害己,有利不要妄求,疏利施舍才会对修行有所优点。

十、被抑不求声明

  抑声明则人我未忘,存人我心仇恨繁殖。忍抑为谦抑我何伤,以受抑为行门。

  有的时分,遭到一些小的误解不要执着去声明,执着会引争论,争论会生仇恨,心生仇恨,就会危害咱们修行的善法积德行善,咱们能够将遭到的误解和压力转变为修行的道力,进步心境,助益修行。

  十不求行不等于没有方针。方针是尽力的方向,不求是尽力的心态。凡夫的心总是向外求,求财、求色、求顺、求无病、求无难等等,心里无量的愿望与攀比,对应的则是人生的变幻与国际的无常。

  不管暂时的“得到”仍是更常见的“得不到”,求不得、怨憎会、怕失掉、爱分别这些不良的心态与愿望具增,没有持久的安泰与顷刻的安静,烦恼与苦楚总是如影随形。

  单纯物质的满意不能带来长时间的美好感,心灵的满意才是真美好。所以佛陀常常劝诫弟子们:“少欲少烦恼”、“知足大富有”,执行起来便是这个“十不求行”。

  “十不求行”凡事看似不求,实质是观察了人生的无常变幻,让人心回归喧嚣的本位,不被愿望役使,不瞎折腾。以无求的心行事,由于心态平稳,反而发挥得愈加超卓;为人处世,处世修行都愈加称心如意,然后最实质的美好,资财不缺、身心安泰,不求自得。妙!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