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澈法师:学佛跟行善有什么区别吗_学佛和行善的不同

学佛跟行善有没有差异?

  能够这么说,学佛包含行善的内容,可是行善不等于学佛。咱们要知道一个工作是怎么回事,就须了解他人干事的动机和意图。拿佛法来讲,佛在经中讲到:佛法出生的意图是为了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简略说来,佛法是为了令众生成佛,完全脱节烦恼捆绑而存在的。所以,佛法的终究意图是在关怀生命的终极含义。尽管佛法也教人行善,发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观念。可是佛法在善恶因果的基础上还提出了,善法,恶法都是不终究之法,是轮回之法。只不过修行善法的人,召感的是乐果,修行恶法的人,召感的是苦果。乐果享尽之后就会变苦,苦果受尽之后,还得其乐。

  因而人间人既有由善转恶,也有由恶变善,既有有钱人变贫民,也贫民变有钱人,既有当官的变老百姓,也有老百姓变当官的……由此可知,善恶都是无常法。所以释教以为修行人间善法尽管是活跃的积福行为,但终究仍是落入存亡轮回傍边,所以释教又教人以破除我执、法执的“三轮体空”之善来打破众生的二元敌对的善恶分别念,协助众生脱离存亡渊薮。因而,从生命终极满意摆脱的视点来看,释教的出生间善法与人间善法比较,更终究,更纯洁,是取得生命摆脱的底子。

  别的,从实际人生的视点来比较释教教育和人间善举对社会的影响。释教教育重在对众生思维的改造,释教是经过佛法来敞开众生的领悟,协助众生满意三观(人生观、价值观、宇宙观),然后促进众生做到思维独立,品格独立,生命独立,终究成为自在摆脱的满意个别。而人间的善举偏重于一种理性的认知。有才能的人以同情心作唆使,去协助遇到困难的人度过难关。当然赋有同情心去协助他人也不失为一种美德。可是这种阶段性的协助不能从底子上处理对方的困难。很有可能使对方发生依靠,而不愿意独立去面临困难,处理困难。

  这样的案例许多,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自从有了救助之后,反而抛弃了自我的尽力,天天盼着他人给他送救助。我想人间善举遇到这样的帮扶目标,即便支付再多的物质援助也杯水车薪。而佛法教育则用慈善心调伏众生的刚烈和固执,以才智力唤醒众生内涵的醒悟,一点点引导众生活跃向上,教会众生自强自立。在困难面前要懂得自我面临和承当,然后一步步完成自己的满意人生。想必这样的体系教育,和无限的慈善大爱是人间善法无法比拟的。

文章转自大众号:般若寺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