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
末学,是梵学弟子的谦称,仍是古时文人也能够这样自称?为什么称末学呢?
曙提法师:
末学,有多义。
如《庄子》中“末学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这儿的末相对于本,庄子以为德教等是底子之学,而兵刑等是枝末之学,此谓末学;
又如《史通·惑经》:“岂与夫庸儒末学,讳疾忌医,使夫问者缄辞杜口,置疑不展若斯罢了哉!”这儿的末学泛指那些没什么真知灼见的浅薄学者;
又如,苏轼《与封守朱朝请》:“前日蒙示所藏诸书,使末学稍窥家法之秘,幸甚,幸甚。”此刻末学便是自谦之辞。
释教传入我国后,与中华文明互融,很多佛子也常以“末学”、“不慧”、“后学”自称,大都是自谦之辞,所以也并非释教独有。今世社会则较少有人运用这些谦词了,却是释教保留了这些传统文化。
佛经傍边,如《楞严经》中有:“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请注意这儿不是“末学”,而是“未学”,便是“不轻未学难”中的未学,指未曾学过的人、或初学者。须留心不要混杂。
文章转自大众号:筏喻微集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