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家人的日子中,行住坐卧无一不是修行;便是最往常的穿衣吃饭,也都是在修行。
吃饭的时分,他们必须作五种观想。有些寺院用饭的斋堂,就叫作五观堂。
什么是五观?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咱们想一想,每一种农作物都须通过农民的耕种、灌溉、除草,以及收割,然后由商人贩卖,再经厨师洗好米、煮成饭后,才干送到咱们面前来。
并且那些农民、商人、厨师在工作上所用的用具和日子上所需的衣物等,又须另一批人供应。“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一饭一菜,来处不易啊!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吃饭的时分,应该检讨自己的所作所为,乃至起心动念,是否符合品德的行为?能受得起信施的供养吗?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所谓离过,便是离三种过错。吃饭时,不该该起贪嗔痴的心念,进而要生起慈善、喜舍、才智的心来。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人生在世,饥渴不免。为了借假修真,吃饭吃菜等于吃药相同,关于饭菜的好坏、净秽、多少等,不可以起别离心。
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为了现前能精进修行,以期未来成果佛道,弘法利生,所以才承受饮食。
以上所举五观,虽是僧伽日子,但在家信徒也应该作如是观。由于如此,才干做到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