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教开光典礼的表法含义

  开光,又称开光亮、开眼、开通,是新佛像、佛画完成后,置于佛殿、佛室时,所举办的替佛开眼的典礼。《禅林象器》上说:“凡新造佛祖神天像者,诸宗师家,登时数语,作笔点势,直点开他金刚正眼,此为开眼佛事。”

  在释教中,通过开光的佛像具有宗教含义上的崇高性,受释教徒顶礼膜拜。开光时,将佛像安好,诵经及咒语,奉请佛菩萨安座,请法师为佛像开光说法。《黑谷灯语录》中说:“开眼者,本是佛匠雕开眼,是事开眼;次僧家诵佛眼真言,诵大日真言,而成果佛全部积德行善,此谓开眼也。”

  凡寺院新进佛像安位、上漆、贴金,或古佛像从头上漆、贴金等,都要举办“开光”典礼。每逢一座寺院完工或重修,佛菩萨像雕塑后,会约请诸山长老莅临掌管佛像开光典礼;许多释教徒亦参加过圣像开光典礼;有崇奉释教的家庭假如要供奉佛菩萨像,也要先将圣像请到寺院里,请师父开光后,才具有宗教上的崇高含义,不然仅仅一尊一般的雕塑罢了。开光是佛家一种共同的宗教典礼,光亮顿开。

  寺院中的开光是佛家的盛大典礼之一,一般由方丈拿皎白的毛巾在空中来回拭拂,表明为新装金的佛像洁容,接着以圆镜光照佛像,提笔点睛,众僧尼礼佛,口唱赞词,一起全山各大寺院撞钟擂鼓,以示道贺。

  佛家任何典礼都具有必定的表法含义,开光也不破例。佛家以为众生从无始以来,遭到无明污垢的污染,而不能彻见诸法的真理,所以需求开发众生内具的才智。如唐代神秀禅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不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土。”所以,在开光典礼中,主法者拿起毛巾向佛像做布掸子的动作,这是表明要拂去众生心地上的垢尘;然后再用镜子一照,表明垢除净显,明心见性,真实见到诸法的本来面目。用朱砂笔点向佛菩萨跟,因为眼睛代表才智,所以点开佛眼,意思便是要开发众生的内涵才智;咱们众生因为无有才智,对诸法妄起别离,就如眼睛有病,见到空花,所以需求除掉眼病,这便是所谓般若才智。

  因为佛菩萨的积德行善不同,主法者所说的法也有所不同。但主法者常常会说到为佛像开“六通”,即眼通、耳通、鼻通、舌通、身通、意通,让佛像具有六种神通——点眼眼通,真见无所不见;点耳耳通,妙闻广泛十方;点鼻鼻通,普嗅法界诸香;点舌舌通,讲演妙法无量;点身身通,兼顾尘尘刹刹;点意意通,能鉴三世群机。

  “开光”典礼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为佛像点睛,这一点与东晋的大画家顾恺之等人有关。顾恺之拿手画人物画,点睛逼真是他的绝技,《世说新语•巧艺》记载:“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日: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逼真描写,正在阿堵中。”阿堵便是眼睛,画家画完一幅画后,只有人的眼睛不点,以为眼睛是传达一个人精力最重要的器官,点睛要极为稳重。顾恺之曾在扇面上画人物像.不点睛便送还扇主,自称:“点睛便能语也。”顾恺之特别拿手画佛像,曾在瓦棺寺闭门月余,画成维摩诘像,“清赢示病之容,隐机忘机之状”,跃然壁上,颤动朝野,被誉为“生人以来所未有”。

  南朝梁代的张僧繇与顾恺之齐名,也长于“点睛”。《历代名画记》记载了他“画蛇添足”的闻名传说:梁武帝建了许多梵宇,建成后,多命张僧繇绘画。僧繇在金陵安泰寺画了四条龙,很长时刻不点眼睛,自称“点睛即飞去”,人们多以为这是虚妄之谈。一天,张僧繇当众为龙点睛,刚点了两条龙的眼睛,“顷刻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两龙末点睛者见在”。这些带有神秘性的传说,都说明晰画像、雕像等点眼睛的重要,也透露了它们与佛家开光典礼的某种联系。

  佛家有“佛眼”、“高眼”、“慧眼”等种种说法,平常百姓没有开悟,便是所谓“肉眼凡胎”。从这个含义上说,眼睛未开,便是肉眼凡胎,开了眼睛便意味着大彻大悟。佛家重视“开光”,未“开光”的佛像仅仅一个一般的泥胎、术雕,一旦开光,便能够代表崇高的佛菩萨,其原因也在这里。

  佛法发起事理圆融、事理无碍。举办开光典礼时,不该忘掉典礼的内涵,不该只重视典礼是否盛大,不该以为开光没有任何价值。开光,不仅是开佛像眼,也是开众生的内涵才智。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