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十二章经》文言-佛经译文

超然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文言

经序

释迦牟尼世尊,开端成果醒悟之道的时分,从前进行这样的思维调查:“只需远离愿望的捆绑,安住于法界原本的幽静,才是最了不得的工作。安住在这个原本幽静的大禅定傍边,就可以克服各种天魔外道的侵扰,成为满意的佛陀。”然后,世尊来到鹿野苑傍边,为五比丘讲说了四谛妙法。度化了憍陈如尊者等五人,使他们证得了阿罗汉的果位。

从这今后,世尊的比丘弟子们越来越多,他们常常提出各式各样的疑问,恳求佛陀给与答复,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等等。当听到世尊的教训和要求今后,我们都纷繁心开悟解,所以双手合掌,恭顺地容许,并且都可以依从世尊的教训。

第一章 落发证果

佛陀这样说过:“可以告别爸爸妈妈双亲,而落发修行,然后知道了自己的心,回归了自己的原本面目,悟解了远离做作的无为法,这样的人就叫做沙门。可以常常奉行二百五十条比丘戒,身心举动就会逐步清净,再调查修行苦、集、灭、道四谛法门,毕竟就可以证得阿罗汉果。

所谓的阿罗汉,以他的积德行善,可以安闲地飞翔改变,寿数久远抵达许多大劫,一举一动,都会感动六合鬼神。其次是阿那含,所谓阿那含,当他这一生的寿数完毕今后,他的灵神(神识)就会上升到三界傍边的第十九重天往上的五净居天(无烦恼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毕竟天),并且在那里证得阿罗汉果。再其次为斯陀含,所谓斯陀含,他此生逝世今后,将上升天界;天上的寿数完毕今后,将再次回到人世,并在人世证得阿罗汉果。再次为须陀洹,所谓须陀洹,他经过七次人世和天上的存亡来回,就会证得阿罗汉果。证得阿罗汉果今后,就断尽了全部贪爱,好像人的四肢被砍断了,无法再恢复相同,阿罗汉永久也不会再生起贪爱了。”

第二章 断欲绝求

佛陀这样说过:“作为落发沙门,应当断掉贪欲,去除爱的习气。这样就会逐步知道自己心的源头,天然灵通艰深的佛理,毕竟将会开悟没有做作的无为妙法。然后在心里傍边,没有什么好得到的;关于外境来说,也没有什么好贪求的。所以,他的心就连醒悟和修行也不会挂念,所以,底子就不会有业的堆集。他现已远离了妄念和做作,也不会堕入修行和证果的执着。当他逾越了各种位次不同,而证悟了最崇高的自性的话,那就叫做实在的醒悟之道。”

第三章 割爱去贪

佛陀这样说过:“当一个人剃除了胡须和头发,成为一个沙门,接受了佛陀的教法今后,他应当散逝人间的全部资产和金钱,经过讨饭化缘来满意底子的日子需求。那便是每天正午吃一餐饭,晚上在大树下面歇息一夜,其它的就不要再安排了。让人变得愚痴并且利诱的,便是爱和贪欲啊!”

第四章 善恶并明

佛陀这样说过:“众生的善行体现在十个方面,恶行也体现在十个方面。哪十个方面呢?所谓的身三、口四和意三。身三便是指杀戮生命、盗窃资产和放纵淫欲;口四便是指鼓唇摇舌、脏话谩骂、说假话和甜言蜜语;意三便是指妒忌、忿恨和愚痴。这十个方面的体现,不符合圣人的脱节之道,所以叫做十种恶行。假使不做这十种恶行,就叫做十种善行了。”

第五章 转重令轻

佛陀这样说过:“假使有的人犯下了许多过错,却不知道自己悔改,不知道从速改邪归正。比及罪报莅临自身的时分,那就好像一条流水回到了汪洋大海,总算变得莫测高深,并且宽广无边了。假使有的人,尽管也有许多过错,却可以自己知道到,知道自己曩昔的不是,并且开端改恶行善,所以,他的罪业就逐步消除了。就好像患病的人,发出了一身大汗,那么,他的病就会逐步康复了。”

第六章 忍恶无嗔

佛陀这样说过:“当那些伪君子,传闻你常常行善,成心来捣乱的话。你应当管住自己的身体,停息自己的心绪,没有必要忿恨和叱骂他们。那些来行恶的人,就把恶行给他们自己带回去了。”

第七章 恶还自身

佛陀这样说过:“从前有人,传闻我据守醒悟之道,奉行大慈大悲;所以,特意前来谩骂佛陀。其时,佛陀仅仅缄默沉静,没有回应。

当他骂完了今后,佛陀问他:“假如你去给他人送礼,对方不接受,礼品是不是应当归于你自己呢?”

答复说:“归于。”

佛陀说道:“今日你来骂我,我不接受;你自己将会把这个骂带回去,它所导致的灾害也一起归于你自己了。就像回音应和于声响,影子伴跟着身体相同,毕竟无法脱节。所以,千万不要作恶事啊!”

第八章 尘唾自污

佛陀这样说过:“假使有伪君子来虐待现已入道的贤士,那就像仰起头来,向天上吐唾沫相同,唾沫是不可能吐到天上的,毕竟仍是会落到自己身上。也好像顶着风,向他人扔尘土相同,尘土是不可能扔到他人身上的,毕竟仍是会落回自己身上。贤士毕竟不会被诽谤,但是,虐待他人的业报灾害必将消灭他自己。”

第九章 返本会道

佛陀这样说过:“博古通今,喜爱修道,这样的人,悟道将会变得十分困难;据守志趣,依教奉行,这样的人,他的道行十分广阔。”(注:博古通今,喜爱修道代表的是用贪心修道,所以悟道会变的十分困难。实在的修行是要断贪、嗔、痴、而有些人是把贪、嗔、痴换个目标,不是断掉,这是错的。只需依教奉行的人,才干快速入道。)

第十章 喜施获福

佛陀这样说过:“看到他人在施舍修行,以欢欣心赞赏鼓舞,得到的福报十分广阔。有一位沙门问道:“这个福报有尽头吗?”

佛陀答复:“这就比如一个燃烧着的火炬,成百上千的人,都拿他们的火炬来分引火种;各自回去烧火煮饭,照亮漆黑,这个火炬却固不自封。你所问的福报也是这样的,不会尽头。”

第十一章 施饭转胜

佛陀这样说过:“用饭食供养一百个伪君子,不如供养一个善人;供养一千个善人,不如供养一个持守五戒的人;供养一万个持守五戒的人,不如供养一位初果须陀洹;供养一百万初果须陀洹,不如供养一位二果斯陀含;供养一千万二果斯陀含,不如供养一位三果阿那含;供养一亿三果阿那含,不如供养一位四果阿罗汉;供养十亿四果阿罗汉,不如供养一位辟支佛;供养百亿辟支佛,不如供养一位三世诸佛;供养千亿三世诸佛,不如供养自己那位念而无念、住而无住、修而无修、证而无证的当下法身。”

第十二章 举难劝修

佛陀这样说过:“人有二十种难以做到的工作,分别是:自己赤贫,却能施舍,这很困难;身世于富豪权贵的家庭,却能修学脱节道,这很困难;面临逝世,可以安然抛弃生命,这很困难;可以有缘看到佛经,这很困难;可以出生在佛陀的年代,或许有佛法的年代,这很困难;可以刚强地忍耐住美色和愿望的引诱,这很困难;见到自己喜爱的好东西,可以不贪求,这很困难;被他人凌辱了今后,可以不发生忿恨之心,这很困难;自己有权势的时分,可以不高高在上,这很困难;在为人处事傍边,可以不必心计,这很困难;可以广学多闻,深化研习法义,这很困难;可以灭除自以为是的我慢之心,这很困难;可以不小看初学者,这很困难;可以处处用相等心对待全部,这很困难;可以不谈论他人的好坏对错,这很困难;可以有缘遇到实在的善常识,这很困难;可以在开悟见性今后,踏踏实实地修学脱节道,这很困难;可以跟着教化缘由的老练,而救度众生,这很困难;可以面临着全部境地,心中却如如不动,这很困难;可以善巧地了解,并且运用种种便利法门,这很困难。”

第十三章 问道宿命

有一位沙门从前问佛:“经过什么样的缘由,才可以得到宿命通,并且知晓毕竟之道呢?”

佛陀答复:“以纯洁心据守自己的脱节志趣,就天然会知晓毕竟之道。就好像擦洗一块旧镜子相同,当把尘垢去洁净了,光亮就闪现了;假如可以断除愿望的尘垢,并且没有贪求之心的话,就将得到宿命通。”

第十四章 请问善大

有一位沙门从前问佛:“什么样叫做善,什么样叫做大善呢?”

佛陀答复:“修行菩提道,据守诚心的人,叫做善;他的志趣与菩提道彻底交融的人,叫做大善。”

第十五章 请问力明

有一位沙门从前问佛:“什么样叫做有力气,什么样叫做最光亮呢?”

佛陀答复:“可以忍辱,就叫做有力气。由于不怀厌恶的原因,所以安稳而有力。忍辱的人不会有恶行,所以必定会被我们所尊重。假如心中的全部尘垢都灭尽了,清净而无瑕秽,那就叫做最光亮。这样的话,从六合没有构成从前,直到今日,十方国际的全部全部,没有见不到的,没有不知道的,没有听不到的。现已成果了实在的全部智,这才叫做光亮啊!”

第十六章 舍爱得道

佛陀这样说过:“人们的心中怀有爱和贪欲,所以不可以见道啊!这就比如澄静的水面,用手把它搅浑浊,我们都来观看,没有谁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影子。人们由于爱和愿望交错在一起,心中就会混浊凌乱,所以就不能见到觉性(见道)了。你们我们作为沙门,应当抛弃爱和愿望。当爱和愿望的尘垢除尽了今后,天然就可以见道了。”

第十七章 明来暗谢

佛陀这样说过:“所谓的见道啊,就比如拿着火把进入了暗室傍边,里边的漆黑就消失了,只剩下了一片光亮。学佛修道的人,当见到了真性今后,无明就消失了,只剩下了一片才智的光亮。”

第十八章 念等本空

佛陀这样说过:“我的这个教法啊,它是念无念之念,行无行之行,言无言之言,修无修之修。理解的人啊,就在眼前;利诱的人啊,远在天边。全部言语无法形容,全部事物不能捆绑;真假只在毫厘之际,胜败只在片刻之间。”

第十九章 假真并观

佛陀这样说过:“调查六合国际,知道它不持久;调查国际万物,知道也不持久;调查自己当下的灵明觉性,知道它便是实在的无上菩提。可以这样知道和知道,就会敏捷得道了。”

第二十章 推我本空

佛陀这样说过:“应当调查自己的身体,由地水火风四大组成,各自都有它们的姓名,而没有一个叫做我。已然哪里都没有我,阐明我和身体都是如幻不实的啊!”

第二十一章 声名丧本

佛陀这样说过:“人们为了满意自己的情欲,而寻求名声;往往到了声名远扬的时分,就快要逝世了。只知道贪心人间的名声位置,而不知道学佛修道,毕竟将是白辛苦一场。就比如烧香的时分,尽管人们闻到了香气,可那现已是香的灰烬了。业力就好像焚毁香的火相同,总是跟随在人们死后。”

第二十二章 财色招苦

佛陀这样说过:“金钱美色关于人们来说,人们往往舍不得。就比如在刀刃上面有一点点蜂蜜,底子就不能顶一顿饭的享用;小孩子用舌头去添,就会有割坏舌头的风险。”

第二十三章 妻子甚狱

佛陀这样说过:“人们被妻子儿女和房子家产所捆绑,乃至超越了监狱;监狱还有释放出来的时分,妻子儿女却不会有一点放你出来的想法。为了那一点点情欲和爱恋,不怕整日地奔走劳累。尽管明知道苦海无边,却毫不勉强地,沉溺于其间,所以叫做凡夫。假使可以跳出这道门,必将是一个逾越凡尘的阿罗汉。”

第二十四章 色欲障道

佛陀这样说过:“在全部的爱和愿望傍边,没有能超越男女色欲的。色欲的力气之大,规模之广,其它愿望无法混为一谈。幸亏只需一个如此强壮的愿望,假使有两个的话,普天之下,就没有可以修道的人了。”

第二十五章 欲火烧身

佛陀这样说过:“沉溺于爱和愿望的人,就好像手举者火炬,顶着风行走,必定会有烧手的风险。”

第二十六章 天魔娆佛

有一次,大安闲天神,把天宫里的玉女献给佛陀,想要损坏佛陀的正念。佛陀说道:“这个皮郛里边装满了各种污秽的东西,你拿来干什么呢?你们去吧,我用不着。”

所以,大安闲天神愈加恭顺佛陀,因而虚心肠请问佛法密意。佛陀为他说明今后,他就证得了初果须陀洹。”

第二十七章 无着得道

佛陀这样说过:“修道的人啊,就好像一块木头,飘在水流傍边,顺水而行。假如不碰到两个岸边,也不被人取走;不被鬼神所遮挡,也不被洄流所困住;并且不腐朽的话,我敢确保这块木头,必定会进入大海。修学脱节道的人,假如可以不被情欲所利诱,也不被各种邪见所影响;勤勉精进,而又没有故意做作的话;我确保这个人,必将会得道的。”

第二十八章 意马莫纵

佛陀这样说过:“千万不要信任你的认识,你的认识虚妄不可信;千万不要与美色相触摸,触摸美色就会带来祸殃。证得阿罗汉今后,才可以信任你的认识。”

第二十九章 正观敌色

佛陀这样说过:“千万不要去看美丽的女色,也尽量不要和她说话。假使需求和她说话,应当规矩心念来调查:‘我作为一个落发沙门,处在这个浑浊的国际上,应当像莲花相同,出淤泥而不染。’把晚年妇女,观想成自己的母亲;把年岁稍大一些的,观想成自己的姐姐;把稍小一些的,观想成自己的妹妹;把年幼的,观想成自己的女儿。所以应当发生协助她们脱节的心,息灭淫欲的恶念。”

第三十章 欲火远离

佛陀这样说过:“作为修道的人啊,就好像身上盖着干草,看到了火,要从速逃避相同;修道人面临着愿望,必定要从速远离它。”

第三十一章 心寂欲除

佛陀这样说过:“从前有人,由于无法管住自己的淫欲行为,想要堵截阴茎。所以,佛对他说:‘与其堵截阴茎,不如堵截淫欲之心。心就好像官府的功曹使(辅佐郡守或县令的首要官吏)相同,他们要是下了禁令,我们都会跟着停下来。假如你的愿望邪心不中止,堵截阴茎又有什么用呢?’

佛陀为他说了一首偈子:

愿望来自于你的认识,认识经过思维而发生;

思维和认识安静今后,没有美色和淫欲可行。

佛陀说道,这首偈子是曩昔的迦叶佛说的。”

第三十二章 我空怖灭

佛陀这样说过:“人们由于贪爱和愿望,而发生了忧虑;又由于忧虑,开展成为恐惧。假使可以放下全部贪爱的话,还有什么忧虑和恐惧可言呢?”

第三十三章 智明破魔

佛陀这样说过:“作为修道的人啊,就比如一个人和上万人在战役。有的人披盔戴甲,刚要出门,就害怕了;有的人走到半路上,又退回来了;有的人尽管勇敢,却搏斗而死;也有的人,毕竟胜利归来。作为沙门,学修醒悟之道,应当坚持自己的道心;精进勇猛,不畏惧前面的任何境地;毕竟就可以打败各种魔的打乱,而成果脱节圣果。”

第三十四章 处中得道

有一位沙门,在夜里朗读迦叶佛遗教经,他的声响哀痛而短暂,心里想抛弃修行。

佛陀知道了,就问他:“你曩昔在家里,喜爱做些什么呢?”

答复:“喜爱弹琴。”

佛陀问道:“琴弦松了,会怎么样呢?”

答复:“没有声响了。”

“琴弦太紧了,会怎么样呢?”

答复:“声响就会短暂或许隔绝。”

“琴弦松紧适度,会怎么样呢?”

答复:“各种音符都可以弹出来了。”

佛陀说道:“作为沙门,学修醒悟之道,也是这样的。心要是调整得松紧适宜的话,就可以得道了。修道假如太急太猛,身体就会疲倦;身体疲倦今后,心里边就会发生烦恼;心里生了烦恼,修行就退失了;修行一退,罪业就会莅临了。只需可以确保身心清净安泰,醒悟之道就不会退失了。”

第三十五章 垢净明存

佛陀这样说过:“就好像铁匠打造铁器相同,去掉杂质今后就成功了,铁器的质量将会十分精巧。学道修行的人,去掉了心中的各种尘垢和情染今后,身心行为就天然清净了。”

第三十六章 展转取胜

佛陀这样说过:“一个人可以脱离三恶道,投生为人,十分困难;做人今后,可以去除女性之身,转为男身,十分困难;成为男人今后,可以得到完好健全的身体,十分困难;身体尽管健全,可以日子在有佛法的国度,十分困难;尽管日子在有佛法的国度,可以遇到佛法撒播的年代,十分困难;尽管遇到了佛法撒播的年代,可以有时机听闻佛法,十分困难;尽管听到了佛法,可以发生决心,十分困难;尽管发生了决心,可以建议自度度人的菩提心,十分困难;尽管建议了菩提心,可以抵达修而无修、证而无证的境地,十分困难。”

第三十七章 念戒近道

佛陀这样说过:“作为佛弟子,尽管离佛有几千里远,只需常常忆想佛陀所拟定的戒律,他就必将会得道证果。尽管在我的身边,常常可以见到我,假如不恪守佛戒,毕竟无法得道。”

第三十八章 生即有灭

佛陀从前问一个沙门:“人的生命在多长之间呢?”

答复说:“在几天之间。”

佛陀说:“你还不知道。”

再问一个沙门:“人的生命在多长之间呢?”

答复说:“在一顿饭的时间。”

佛陀说:“你也不知道。”

再问一个沙门:“人的生命在多长之间呢?”

答复说;“在呼吸之间。”

佛陀说:“太好了,你的确知道啊!”

第三十九章 教训无差

佛陀这样说过:“学习佛法的人,关于佛陀所说的全部经教,都应当信任并遵照。这就好像吃蜂蜜相同,中心和边上都是相同的甜;我所说的经教,也是这样的。”

第四十章 行道在心

佛陀这样说过:“作为一个沙门,在行道的进程傍边,不要像拉磨的牛相同,表面上身体在行道,心中的道却不可。假使学会了用心来行道的话,哪里还需求什么行道呢?”

第四十一章 直心出欲

佛陀这样说过:“作为修行的人啊,就好像一头牛,驮着很重的东西,行走在很深的淤泥傍边;尽管极端疲惫,却不敢瞻前顾后,直到走出了淤泥,才可以歇息。作为沙门,应当经过调查,知道情爱和愿望,比淤泥愈加可怕;所以,用正派的心,专心于修道。这样,就可以革除存亡轮回之苦了。”

第四十二章 达世知幻

佛陀这样说过:

“我看待王侯贵族的官位,好像可以穿过缝隙的细小尘土;看待黄金美玉等珠宝,好像被人丢掉的瓦块和碎石;看待上好细绢做成的衣服,好像褴褛的粗布;看待三千大千国际,好像一个小小的诃子;看待阿耨达湖的圣水,好像卑微的擦脚油;看待全部便利法门,好像一堆变幻的瑰宝;看待无上乘的毕竟妙法,好像梦里边的华贵金衣;看待诸佛的醒悟之道,好像疮眼患者眼前的空花;看待禅定,好像那根不存在的须弥山的柱子;看待不生不灭的涅槃,好像白日晚上都醒着;看待正和倒,好像六条龙在空中飘动回旋扭转;看待相等,好像一片实在的大地;看待佛法的昌盛与教化,好像一棵树,要阅历春、夏、秋、冬四个时节。”


随机文章: